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钢铁工业智能化低碳发展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

日期:2025/08/18
正文字号:

2025年8月4日-8日,钢铁工业智能化低碳发展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河北唐山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是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重要实施内容,由中国金属学会承办,河北省金属学会、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共有来自中国宝武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攀钢集团、本钢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国内冶金材料领域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近30余家单位、60余名学员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本次高研班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河钢集团、中冶赛迪、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北大创客等单位9位知名教授专家的大力支持。培训以钢铁工业智能化低碳发展为主题,围绕双碳目标与节能降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钢铁行业实践、钢铁制造流程中低碳理论研究与实践、钢铁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典型案例、高效生产与精益管控的热轧智能工厂建设、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方法经验、知识产权布局与运营及唐钢新区参观实践等内容进行了为期4天的专题授课。

 

高研班开班仪式现场

5日上午,研修班开班仪式由中国金属学会车彦民副秘书长主持,他首先对协办单位、授课专家以及培训学员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指出,本次研修班依托“科创中国”的服务平台,旨在推动我国钢铁工业智能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加快钢铁工业领域关键专业技术的转移转化,提升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随后唐山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安志兵作致辞讲话,对参加本次高研班授课的专家和来自钢铁企业、高校、科研院的60余名线下及线上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唐山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怀下的重要工业城市,正努力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入顶尖智力推动钢铁产业升级,本次研修班聚焦智能化低碳化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旨在为行业把握新形势、共享新技术、谋划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班仪式后,中国金属学会资深专家王天义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与节能降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专题授课。王天义老师聚焦中国钢铁行业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核心路径与实践策略,围绕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突破、产品迭代升级及捕集封存利用六大技术路径,提出当前重点在于推广成熟节能降碳技术,并以“极致能耗”管理为抓手,通过诊断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并分享了诸多相关典型案例。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王天义作报告

下午,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申培,作了题为“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钢铁行业实践”的专题授课。他以河钢集团实践为例,系统阐述了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路径与成果,重点介绍了河钢集团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引擎,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WeShyper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与智能应用开发,推出WisCarbon数字化平台实现碳排放精细管控,引领行业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模型驱动”新范式,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转型。

 

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家申培作报告

随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部长上官方钦作了题为“钢铁制造流程中低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题授课。他系统阐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低碳化发展背景下的挑战与路径,通过政策调控(碳交易扩容)与技术创新(绿电炼钢、氢冶金),加速推动高炉-转炉长流程优化、全废钢电炉短流程替代,探索氢基直接还原新工艺,未来将形成三大低碳制造体系,依托"控产量、调结构、强技术"三位一体策略,协同供应链与金融工具(转型金融),实现钢铁产业绿色跃迁。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专家上官方钦作报告

在6日、7日两天,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王凯作了题为“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方法经验”的专题授课,系统解析了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概念、组织机制及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强调技术经理人作为国家认证的新职业,需具备技术背景、资源整合等八项核心能力,承担成果挖掘至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中冶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彭燕华作了题为“钢铁企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典型案例”的专题授课,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扁平化架构,打破传统数据孤岛,实现全流程无边界协同,涵盖智能工厂建设、数据要素化管理和岗位数字化工作台,介绍了宝武、永锋等企业落地案例;北大创客总部董事长陈荣根作了题为“从科研成果到商业运营”的专题授课,重点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与现状,强调转化能催生新兴产业、提升效率,分析了高校院所产业化的困惑(如市场对接、工程化、团队建设),介绍了不同转化模式(技术开发、转让、许可、入股),并提出了关键路径;知识产权出版社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马毓昭作了题为“知识产权布局与运营”的专题授课,重点介绍了包括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常用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布局策略及案例分享,以及如何运用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营实现其经济、技术、法律等价值,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有效标的及法律保障,助力成果实现高价值转化等内容;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作了题为“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创新与实践”的专题授课,介绍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外延,澄清常见认识误区,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重点介绍学校通过学科性公司转化模式、“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新型技术转移机构和“先赋权后行权”转化模式等系列创新机制;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勇军作了题为“面向高效生产与精益管控的热轧智能工厂建设”的专题授课,系统阐述钢铁行业绿色智能转型痛点与需求,提出操维智控与协同智控“双智控”新模式,展示板坯库、加热炉、轧线、质检等六大区域的无人化技术与精益管控实践,助力高效、低耗、优质生产。

8日上午,组织学员赴河钢集团唐钢新区开展参观活动,实地走访了行政展厅、生产指挥中心“大脑中枢”、炼铁1号高炉及热轧2050产线等核心区域。通过现场观摩,学员们深入了解了全封闭智能物流通廊、无人化料场管控系统以及超低排放工艺,切身感受到唐钢新区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方面的前沿实践与创新成果。

 

 

学员参观河钢集团唐钢新区高炉及展厅等地

本次高研班专家的授课得到了学员的广泛认可,一致认为课程设计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授课内容从宏观行业背景到技术细节,涉及内容针对性强、知识点丰富、极具启发性。通过本次学习,对钢铁工业智能化低碳化领域专业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今后相关工作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中国金属学会将不断推出更多提升专业人才技能、知识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钢铁工业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