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国金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简称上善院)承办,中国宝武集团协办的“中国金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扩大会议”在上善院嘉轩会议厅成功召开。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中国金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建辉,副主任委员包燕平、董瀚,其他委员及代表,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等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刘建辉、包燕平分别主持会议。
图为中国金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首钢集团总经理助理刘建辉主持会议
中国金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善院院长董瀚致欢迎词。诚挚感谢中国金属学会的肯定与支持,并热烈欢迎与会代表参观与指导上善院的工作。他介绍道,上善院是由上海大学和嘉善县政府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也是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以“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为指导专注于钢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他还表示,在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科普工作增进公众对钢铁材料的了解,既充满挑战又具有深远意义。
图为上善院院长 董瀚致词
会上首先举行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为宝钢工业创享园、上善院、北京金恒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实践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重庆科技大学、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11家2024年度认定的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予牌匾和证书。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为科普教育基地颁发证书
在高端前沿科普讲座环节,董瀚作《极简铁钢史》报告。他首先介绍了铁的来源及其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老铁”、“新钢”、“新铁”的钢铁发展。他指出,钢铁从宇宙中的陨铁被人类逐步认识后人们逐渐掌握冶铁技术,到以1856年贝塞麦转炉炼钢的发明为转折点的“老铁”;贝塞麦转炉炼钢的发明为近、现代“普碳钢”、“低合金钢”、“特殊钢”等为基础的“新钢”奠定了基础;当今,以火法新工艺、新流程的“碳铁”、以氢作为还原剂的“氢铁”和以绿电作为能源直接制铁的“电铁”为“新铁”阶段。报告还畅想了钢铁材料与人类的未来发展,深入浅出,富有洞见。
图为董瀚作报告
上海宝信软件有限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陈骏林带来了题为“工控软件SCADA系统介绍:从数据采集到智能监控”的精彩报告。他全面介绍了SCADA系统的定义、行业应用、与其他自动化系统的区别、发展历史、系统组成及市场竞争状况。此外,他还细致解读了宝信软件的SCADA产品iPlat-BA特点、功能和应用案例,充分展现了SCADA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监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图为上海宝信软件工程师陈骏林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一兵作“中国近代钢轨”的报告。她指出,钢铁技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现代钢铁材料的发展史主要始于钢轨制造。她以工业考古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汉阳铁厂的建设和生产技术,以及近代钢轨的文物研究。通过对分时期钢轨历史与文物的解读与技术检测分析,揭示了钢轨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图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方一兵作报告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冰作“双碳背景下冶金行业低碳政策要求及转型路径”的报告。在简要介绍了双碳背景及战略、重点方向及举措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钢铁、有色行业的低碳转型路径,包括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快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应用等,旨在助力冶金行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图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李冰作报告
会上,还进行科普工作交流讨论。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代表以及中国金属学会各地方学会负责人交流当前工作,并对科普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包燕平对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刘建辉最后作总结发言。
随着中国金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会扩大会议的圆满落幕,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不仅为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坚信,通过广大科普工作者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必将进一步激发科普创新活力,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参会代表合影
[06-25]
[07-03]
[06-20]
[06-20]
[06-19]
[09-29]
[09-27]
[09-23]
[09-20]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