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10周年之际,第一届全国党的群团工作学术研讨会于7月6日—7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
此次会议由北科大群团发展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以“群团工作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主题。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国家语委原党组书记朱新均,我国首位青年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领导成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原副会长黄志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郝向宏,中国法学会法制研究所所长周占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赵凯明,中国红十字总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于丽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主任王毅,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周应江,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省社科联、河北省残联等单位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北科大群团发展研究院院长石新明主持。
北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庆红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学校党建思政和群团工作相关成果,阐述了做好群团工作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要把握政治方向、筑牢理论根基,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形成研究合力、构建协同生态,从学科维度、主体维度、方法维度统筹发力,深化群团工作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群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群团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群团工作者要强化使命担当,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自觉,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群团工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在座谈交流环节,93岁高龄的黄志坚教授以《漫谈我的学术人生》为题,结合自己对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探索,分享了自己70年学术生涯中的十二项学术印记、十二字治学之道,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据悉,此次研讨会共征集论文175篇,是全国群团工作领域专家学者碰撞思想、交流成果的一次盛会。(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19]
[10-29]
[07-09]
[07-09]
[07-02]
[07-01]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