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倡导并制订了“绿色耐材”战略,将绿色耐火材料理念概括为品种质量优良化、资源能源节约化、生产过程环保化、使用过程无害化。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联合颁发了《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作出了“用无铬碱性耐火材料逐步代替含铬耐火材料”的规定。绿色发展理念、“双碳”目标和节能降碳等政策持续深入落实,为耐火材料行业绿色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那么,应该如何认识绿色耐火材料,并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2016年,工信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先后发布《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2024年11月28日,国标委修订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通则》,确立了绿色产品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包含资源、能源、环境、品质、低碳五类一级指标。该标准强化了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新增碳足迹量化方法与减碳量报告框架。该标准规定了绿色产品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内容框架。
2021年,国标委下达《绿色产品评价耐火材料》国家标准制定计划。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国检集团)与国内耐火材料企业作为起草单位,确定了基准值和评价要求的原则。基准值的确定原则为全生命周期理念、代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兼容性原则、绿色高端引领原则。评价要求由基本要求、指标要求和鼓励性要求组成,基本要求包括满足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工艺技术、管理体系及相关产品标准等方面要求;鼓励性要求包括产品或生产企业应满足的其他鼓励性要求。
认证实施规则
认证模式由初始工厂检查、产品抽样检验、获证后监督等3个步骤组成。产品抽样检验可在现场检查前或与现场检查同时进行。由委托人提供、满足规定的检验报告被认证机构认证后,作为该产品抽样检验结果。
绿色产品认证的检测周期为每年一次,按照产品类别可分为耐火原料、致密定型耐火制品、定型隔热耐火制品、不定形耐火材料、预制件。根据制品适用性,对于耐火原料仅检测化学成分,对于定型的耐火制品检测项目有化学成分、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加热永久线变化、显气孔率、荷重软化温度、导热系数等;耐火泥浆、耐火浇注料、耐火可塑料等不定形耐火材料需检测化学成分、常温抗折强度、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加热永久线变化等,耐火泥浆还需检测黏结时间、黏结强度、粒度。
各地鼓励政策
在政策执行层面,各地对绿色产品认证普遍持鼓励态度,并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倾斜、科研经费等方面落实。如烟台对三星级认证产品单张证书最高奖励5万元,宁夏按产品大类奖励10万元,河北多市对当年入选省级和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江苏、广东等地对绿色认证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15%~20%;浙江、山东等地将绿色认证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强制或优先采购;河南、广西等地对绿色技术研发项目提供专项补贴,最高达500万元。
产品碳足迹量化
在耐火材料行业,奥镁集团走在了产品绿色化的前列。2020年6月份,奥镁集团ANKRALLC系列耐火砖首次试点使用。这些耐火砖利用水泥回转窑中的回收材料,而不影响该材料的技术要求和理化指标。2021年底,奥镁(大连)有限公司和辽宁奥镁有限公司双双获评辽宁省级绿色工厂。奥镁集团设立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到2025年,每吨制品减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的能源消耗。
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耗为核算依据,以《碳管理标准体系温室气体管理和相关活动—气候行动方法的框架和原则》《核查项目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为框架标准,涵盖核算和核查内容的一整套碳管理标准体系已经形成,其中《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为主要的计算基础。
产品碳足迹(CFP)是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的系统方法,覆盖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为计量单位。其技术架构由目标与范围界定、清单分析、结果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部分构成。
从目前来看,产品碳足迹的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绿色产品认证的低碳属性指标;二是作为生命周期分析(LCA)与环境产品声明(EPD)指标之一;三是符合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贸易规则;四是绿色低碳供应链环节文件。
2023年,国检集团建成了侧重于原材料行业的产品碳足迹数据模型,可在线使用。目前,该数据模型储存了4083条数据,涵盖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3年内的数据占比为88.35%。2025年,国检集团获得首批国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资质,取得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SB认证资质。历时3年,国检集团牵头联合国内145家测试评价机构、汇集产业链上下游1026家企业资源,共同建设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中心。截止到2025年6月底,国检集团共颁发有效绿色认证证书2197张,其中绿色产品认证证书532张。(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19]
[10-29]
[09-18]
[09-16]
[09-15]
[09-10]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