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热点

英美资源、泰克资源两大巨头合并 矿业低碳转型格局重塑

日期:2025/09/19
正文字号:

近期,英美资源集团与泰克资源合并,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合并后的英美资源泰克(Anglo Teck)集团将拥有矿业领先的资产组合,包括6处世界级铜矿资产、优质铁矿石和锌业务。英美资源泰克集团将依托其世界级的铜资源禀赋,在各方面条件成熟且具备吸引力的采矿国家及地区推进铜矿改扩建及新建项目,持续拓展业务。

笔者认为,这可以被看作全球矿业低碳转型进程中一个有代表意义的事件。在新的转型格局下,非能源类矿产行业需要做出对未来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应对举措。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中国、美国、日本等140多个国家提出了自身的碳中和目标。在经历最初的寻路阶段后,2023年起,以中国为首开始出现了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现象。这也开始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和石油产业的发展格局。近期,以“零碳氢”为基础的氢基产业也显示出巨大发展空间。可以说,到2025年,能源转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转型机遇。在此背景下,各个产业都需要制订好自身的应对措施。

据笔者研究,预计到2035年,全球各类产业将出现明显的转型迹象。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化石能源国际贸易明显缩减,对传统化石能源企业的转型提出较严要求。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深入推进,目前已经有不少的能源企业做好了转型准备。

在能源转型的引领下,经济转型也逐渐强化。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给汽车制造业等相应下游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带来了明显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光伏和风电等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带动绿氢成本下降,预计在未来不久就可以形成市场竞争力。这会促使氢基产业,如合成氨、甲醇,以及烯烃等石化产品的生产出现重大转型,生产工艺、区域布局也将随之变化。

能源转型与经济转型为非能源矿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从全球需求来看,传统金属产品如钢铁、铝、铜等总体保持稳定甚至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以低碳化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变革。实现金属生产的低碳转型,关键在于推广电力化、绿氢还原、碳捕获等低碳技术路径。以钢铁为例,氢基直接还原技术已较为成熟,其经济性主要取决于绿氢成本。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同时具备丰富的光伏资源,这为它们转型生产低碳排放钢并直接出口高附加值金属产品提供了可能,而非仅出口铁矿石。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也可能重构全球金属供应链。例如,澳大利亚从出口铁矿石转向出口铁产品,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传统冶炼地区的产能布局带来深远影响。类似的技术与供应链变革预计也将出现在铝、铜等其他金属领域。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碳中和目标正推动整个经济体系走向深度降碳,并对非能源矿产行业提出战略调整的迫切要求。因此,相关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制订长期转型策略。这便回到了话题伊始,英美资源集团与泰克资源的合并就可被视为非能源矿产行业为应对新格局所采取的战略举措。

与此同时,锂、钴、镍等新兴关键矿产资源正迎来快速增长,并逐步形成全球性的产业布局。尽管当前这些行业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相关企业仍在不断夯实基础、积极扩张。这些关键金属的未来需求高度依赖技术变革的路径。例如,2022年锂价大幅上涨,就加速了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零碳技术”的进步可能深刻影响甚至替代某些关键金属的需求,使整体需求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这同时伴随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看来,从事这类矿产开发的企业需谨慎制订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技术路线选择和风险应对。同时,当前关键矿产的生产往往伴随较大的环境足迹,未来必将面临更严格的低碳与污染排放约束。像钢铁行业一样,这类矿业也需走向零碳、零污染的生产方式,而此类转型很可能重塑整个产业的国际格局与企业竞争形态。笔者认为,提前布局并积极适应可持续生产方式,将成为企业应对变局的关键所在。

中国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正显著增加其对相关产业的引领作用。2010年—2019年,全国光伏装机容量累计增长约2亿千瓦;而2020年—2022年3年间,新增装机容量达1.93亿千瓦;2023年新增2.1亿千瓦,2024年新增2.77亿千瓦,截至2025年5月底又新增1.9亿千瓦。根据国网能源院预测,2025年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可能达到2.8亿千瓦。这一发展节奏清晰表明,中国能源转型正在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推进,其变革力度前所未有。面对如此迅猛的转型趋势,非能源矿产企业应高度重视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影响,积极做出战略预判并制订应对策略。

对中国企业而言,笔者认为,更关键的课题是如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的该类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巨头并肩甚至引领的潜力,而这迫切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敏锐的战略洞察力。首先,应加强对能源与经济转型方向的前瞻研判,明确未来产业变革路径。其次,应注重产业链协同,通过交叉投资等方式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必须加大对关键领域技术研发的投入,跟踪并掌握行业颠覆性技术,为战略决策提供坚实支撑。最后,还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深入理解全球产业规则和市场机制,从“中国企业”真正成长为“全球企业”。

总之,这样的变革在加速。英美资源集团与泰克资源合并是其中的一个案例,未来还会有类似的企业合并案例出现。笔者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项优势,因为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有引领性的市场。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教授](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