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3万余名来自山东省直机关、企业、部队、当地的建设者们,在荒山野岭中建起了山东最大的钢铁基地——莱钢,“十里钢城”从此拔地而起。五十年跌宕起伏,半世纪沧桑巨变,莱钢集团抓住中国经济高速腾飞、钢铁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机遇,创造了令业界瞩目的辉煌,成为山东省重工业发展史上的“传奇”。
如今,这个传统重工业企业正经历着艰难蜕变,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历史趋势下,莱钢剥离主业,承接包袱,探索出路。“没有钢铁如何发展”是压在所有莱钢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涅槃重生,再创辉煌”是他们的共同心声和热切期盼。
“全面激活莱钢,打造山钢集团利益共同体,是‘双参’模式下新山钢的战略选择,也是莱钢的历史使命。”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建展现决心,“我们将擦亮这块牌子、扛起这份责任,蹚出一条路来,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聚势:产业为核,再造莱钢
1000米高空外俯瞰位于山东济南钢城区的莱钢,从泰山余脉中流淌出汶河之水,仿佛绿色丝绒布上的一条项链,莱钢像是镶嵌在这条项链上的银色吊坠。
在山沟沟里的莱钢,地理区位不是优势,但土地和产业资源的潜力巨大。一方面,莱钢现有土地资源2.28万亩,其中在用1.93万亩,3532亩尚未使用;另一方面,鲁中腹地辐射山东全省,其中不仅有千万吨钢铁产能的莱芜基地,区域内附着在完整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资源丰富,还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十大产业基础,对于产品的需求和服务的质量,有着极大的潜力空间。
同时,困难遮蔽不了莱钢靓丽的一面:文化积淀深、工业基础好、创新潜力大、人才队伍强,哪一个都是“杠杠的”。
激活莱钢,破题思路就在于立足莱钢现有资源条件,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做优总量,在传统产业之上找新质生产力,在存量市场饱和情况下,沿产业链方向开拓发展空间。
从黄河到珠江,从国企到民企,从军工到新材料,调研“非钢发展”企业,又跑遍产业链,莱钢集团领导班子在关注钢企转型做法的同时,视野又不局限于行业,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李洪建告诉记者:“山钢战略就是莱钢机遇,我们要做的是围绕主业进行强链延链、降本增效,围绕市场进行服务定制、价值增值,围绕产业进行分类整合、赋能发展,围绕未来进行龙头引育、集群发展,打造一个双赢、多赢、共赢的产业生态。”
由此,莱钢确定了愿景为“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钢铁业综合服务商,打造山钢非钢产业发展排头兵”;使命为“构建优质产业空间,繁荣钢铁产业生态”;四大业务为“钢铁服务+产业链延伸+园区开发运营+存量资产盘活”;发展目标为锚定山钢集团“扭亏增盈、归母为正”根本目标,推进钢铁主业外委业务替代,盘活存量资产,延伸产业链条,打通服务客户“最后一公里”,推动莱钢转型发展。
服务主业,聚量降费,是莱钢转型的“核心之要”。
今年上半年,莱钢研究确定的6项行业绝活绝技,已有2项被列为山钢集团与中国宝武的首批协同支撑项目。4月份以来,莱钢服务主业的2号、4号转炉大修等4个协同项目落地,涉及合同额700余万元。
莱钢与山钢股份本就是“卯榫之合”。莱钢长期为钢铁主业提供产品服务或需求的单位共计17家,包括直属机构1家,全资、控股公司3家,参股公司13家。
2023年,莱钢及权属单位与莱芜基地的协同额约为24.51亿元,协同度为62.46%。据统计,莱芜基地协同市场份额约为39.28亿元,以莱钢具备33.7亿元/年的协同能力、可协同比例85.89%来计算,仍有较大的协同空间。
“实现钢铁主业外委社会业务莱钢承揽80%以上,按市场价格或低于市场价格给予适当让利,有助于钢铁主业降本增效。在当前困难形势下,这是可以算出的效益,实现了双赢。”莱钢集团副总经理孟宪俭说。
补齐短板,培育提升,莱钢还要“练好内功”。
今年是中国首套新型焦油渣无害化处理工艺设备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应用的第8个年头,目前运行稳定。据山东蓝天商旅车业董事长苗成立介绍:“这是我们根据钢铁主业需求,自主研发出的新型焦油渣无害化处理工艺设备,经过了国内外市场的检验。”一直以来,焦化行业处理焦油渣主要途径是运往煤场与炼焦煤进行掺混后配煤入炉使用,这样做不仅降低化产品收益,还存在环保隐患。该设备应用到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后,填补了行业空白。这家企业也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标准制定者。
“我们围绕现阶段自身协同能力不足补短板及利用协同资源开发新项目,不仅做强现有产业,还将发力培育新产业,将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配置,进一步提升协同供给能力,做大产业价值增量。”孟宪俭表示。
路子明了,莱钢干部群众踏上谋求振兴发展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之旅。“爱钢铁、懂钢铁、拼钢铁。凭着这份爱、这份懂、这股子拼劲,我们一定能激活莱钢,实现涅槃重生。”“钢二代”、莱钢智慧供应链公司职工宫鹏告诉记者,莱钢干部职工都憋着一股劲儿,誓要干出一番事业。
聚能:服务增值,成链起势
在激活莱钢的考卷上,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绕不开的必答题。补点延链、聚链成群,需从一家家企业开始。
如何串起区域内零散分布、行业多样、需求各异的庞大企业群体,这个市场体量有多大?如何做大增量蛋糕?
专注于钢铁主业,竭力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而不是盲目地“跨界”搞多元化,这是莱钢的转型思路。莱钢以打通服务客户“最后一公里”下沉市场,整合资源,打通阻点,畅通渠道,为客户提供仓储、贸易、加工、配送、金融等多业态融合服务。
6月20日,记者在莱钢仓储物流港西区看到,首车70余吨现货备库的H型钢产品缓缓驶入园区,标志着莱钢与钢铁主业打通服务客户“最后一公里”协同业务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莱钢集团智慧供应链公司总经理王琛告诉记者:“这批H型钢由营销总公司负责钢材定价销售,我们负责仓储加工配送等专业化管理,不仅能提高直供比例,还能为客户创造服务和价值增值。”
莱钢计划建设超过2000亩的智慧供应链产业生态城,将其打造成为钢铁主业配套服务中心、金属材料加工配送中心、济南市金属材料集散基地和商品交易中心、钢铁配套制造业培育孵化中心。
打造成为上述“四个中心”绝非空中楼阁。目前,莱钢仓储物流园已有莱钢仓储物流港西区、特钢区和日照广盈3个基地投入使用,2023年实现仓储吞吐量53万吨,引入欧冶、浪潮、山东高速等央企国企,厦门建发、杭州热联等平台公司,中泰汇融资本投资、永安期货等期货公司,河南钢达、上海冠鼎等贸易商,共四大类71家优质用户。今年上半年,服务上量,已打开局面,仅莱钢仓储物流港一地的吞吐量就实现同比提升近100%。
在做好主业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莱钢依靠但不依赖主业,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开拓服务蓝海。莱钢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场景的解决方案,不仅服务“头部企业”,还兼顾“蚂蚁客户”。
烟台万华近年在蓬莱、青岛的两个产业园项目陆续开工,钢材需求品种规格多、总量大,但施工单位达80多家,配送需求各不相同,管理服务难度大。2023年3月份,莱钢取得项目独家供应商资格,靠前成立24小时服务团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增值服务,当年向该用户供货9.6万吨,“一根钢筋送现场”的故事成为美谈。
抓大不放小,今年6月份,莱钢与青岛顺美电器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配送H型钢108.77吨,实现“蚂蚁客户”从0到1的突破。
为客户提供配送和深加工服务,兼具服务客户打通“最后一公里”和非钢转型“最先一公里”的双重地位作用。李洪建告诉记者,打通服务客户“最后一公里”的意义不仅在于为钢铁主业的服务质量做增量、做加法,增加客户黏性、塑造品牌,还能集聚整合产业链下游资源,形成主辅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聚力:股权为带,协同收益
钢铁主业是莱钢的“前世”,非钢产业是莱钢的“今生”。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莱钢的规模扩张和多元发展,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形成了交相辉映之势,彼此血脉相连、互相支撑、互为成就。
2005年是莱钢企业史上不能忽略的一年,莱钢成为山东省钢铁行业第一家突破千万吨钢的企业,产量、销量、营收都实现了质的突破。
也是在这一年,莱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总体方案正式获批,11家单位相继挂牌改制,产权制度由集体经济主导转向多元资本结构。他们挥别过去,进入市场经济中进行洗礼和历练。
20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11家改制单位在“呛水”中学会游泳,在屡积跬步、层层递进的转型升级中并驾齐驱,发展速度和灵活度大幅提升,不仅活了下来,还彰显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和韧劲:资产总额较最初增值6倍以上、突破150亿元,净资产增值9倍以上、突破50亿元。
“莱钢旗下11户重要参股公司从改制之初至2023年末,获得分红是出资成本的7.55倍。”5月17日,莱钢参股公司管理经验在山东省国有产权管理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上做交流分享。莱钢在股权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成为山东省典范——以“新设投资控增量、运营管控控质量、存量退出控数量”为主要做法,形成“战略统一、补强产业、独立运营、共赢发展”的管理体系,实现了资本高效、资源高配、价值高显。
20年后的今天,主业分离后的莱钢,改制公司的优良家底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成为激活莱钢内生动力和增长潜力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今年5月份,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宝才带队到莱钢调研,在审视时势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决定以“市场换效益”的理念,拟对与钢铁主业关联度紧密、黏性强的企业实施股权优化,对参股企业增资,适度提高在协同企业的股权比例,进一步提升协同效益。
以股权为纽带,以资本运营推动微观层面上的企业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机制和效益的潜力,中观层面上以更大范围的协同推动莱钢产业结构调整,宏观层面上以更高平台的山钢实现更加积极地对内兼收并蓄、对外开放创新。
方向明确了,“顶格谋划”是莱钢的具体举措。莱钢坚持目标导向,抓实具体问题,经过多轮讨论商议,6月26日,召开了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莱芜钢铁集团章程〉的议案》《关于调整集团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的议案》,标志着全新的莱钢集团联合体正式组建成立。“山钢集团利益共同体有了具体依托。”孟宪俭满怀希望地说。
聚变:企地共建,集群发力
钢城以“钢”为名,在这座以重工业为根基的城里,莱钢把握济南工业强市、东部先进制造业发展重大机遇,集聚产业资源,使其成为实现转型发展的核心支撑。
“实体经济高原隆起,龙头企业高峰林立,‘专精特新’层出不穷,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李洪建憧憬着未来莱钢的蓝图愿景。莱钢意在将钢铁服务、产业链延伸、存量资产盘活三大转型业务放到一个平台上统筹运营——建设莱钢基地产业园区,整合归并区域内散杂弱小的产业布局,培育以“钢+”为特色的、规模效益突出的高水平产业集群。以聚链而聚能,龙头、链条、集群、园区同向发力,以此推动莱钢转型上台阶,并实现永续发展。
“莱钢三代人只做一件事,就是与钢打交道。”围绕本业,莱钢具有强大的自我进化能力与敏锐的市场调适能力。
——传统和新兴产业“比翼齐飞”。
近日,济南市钢城区委书记郅颂在谈到支持莱钢未来发展时表示:“钢城区将与莱钢开展全方位合作,全面支持莱钢基地工业园规划与建设,企地携手共建,共创美好未来!”
莱钢基地产业园区拟由莱钢、政府平台、社会资本联合出资设立园区运营公司,管委会负责政策落地支持,项目公司负责园区运营开发,两者联合招商。该园区将重点构建“1+6+N”现代产业体系:打造1大基础产业,即金属加工配送产业;6大主导产业,即装配式建筑、高端装备制造、精密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以及新能源和环保;N个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质产业项目。园区建设不仅突出特色强产业,因势而为、因园施策,同时挖掘释放潜在优势、集成打造综合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业引育壮大铺就“金融跑道”。
山钢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振辉的新职务广受业界关注,他于6月11日起兼任莱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配强莱钢领导班子被认为是山钢集团以金融赋能莱钢转型发展的重要动作。黄振辉在他的就职讲话中这样说道:“要充分借助山钢集团‘旭日计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标准莱钢定位、核定莱钢目标、做大莱钢产业、聚合莱钢资源、优化莱钢资本、赋能莱钢优势,为未来5年~10年甚至更久谋篇布局,让未来的莱钢再现家大业大。”
莱钢依托山钢集团资本运营的内部资源,发挥产业资本在项目盘活增效、引进嫁接等方面优势,为产业的引育壮大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快产品服务与业务模式创新,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和融资结构,疏通资金渠道,精准匹配融资需求,推动投资机构、高端人才、产业资源加速向产业园区聚集。
——灵活招商力求催生“群峰竞起”。
7月5日,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政府、莱钢集团招商引资联合工作站正式揭牌。
莱钢基地产业园以政府和企业联合招商,依托区域钢铁资源基础,以山钢需求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通过用地保障支持、厂房代建支持、财务和税收优惠、贷款贴息支持、用电补贴支持、税收奖励政策、人才引进和创新投入奖励等方式引进上下游项目或合作伙伴企业。目前,该产业园已对接了13家意向合作方,以及钢材深加工、机器人、军品加工等11个产业项目。
调研采访期间,记者看到,莱钢一片底气足、劲头猛、气象新的景象,更多火热实践等待被创造。
“发力产业园区建设,需要政府护航、业界耐心、资本呵护、技术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李洪建表示,“对莱钢来说,让传奇延续、让辉煌再现、让企业长青的探索,永不止步!”(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20]
[06-19]
[11-13]
[11-13]
[11-06]
[11-04]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