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武钢有限炼铁厂
龚九宏工作室
口号:发挥职工自主创新作用,改善现场安全环保条件。
主要成果:焦饼中心温度远距离超高温检测装置、皮带机巡检机器人、声纹检测构建系统、低频声波疏通堵料先进操作法等。
带头人龚九宏: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先后解决大量困扰企业生产经营及环保安全的难题,并培育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智慧化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工作室紧跟这一趋势,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各项工作智慧化;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声纹检测系统,为设备运行保驾护航,构建技能传承人机互动平台,为企业决策、执行,以及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我们非常注重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使每个成员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形成强大合力。此外,工作室与兄弟单位、大专院校合作,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声纹检测系统等项目实施和成果孵化。十多年的努力,让工作室在企业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我们将继续努力,立足岗位服务现场,助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促进技能传承,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
成员席玮城:多年来,依托工作室平台优势,我们发挥群体智慧,破解现场难题,在职工队伍中营造出学习技术有用、创新有成就的氛围,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南股份炼铁厂
陈科蓝领创新工作室
口号:现场的困难就是创新的机会,就是进步的机会,就是出成果的机会。
主要成果:围绕烧结设备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提高烧结机设备性能,减少设备故障。创新成果获得宝武岗位创新成果特等奖和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带头人陈科: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成员立足岗位,以现场问题为导向,进行创新改造,推广应用改造成果,积小改造为大创新,不断推进区域设备性能提升,公司设备故障率不断降低,设备检修间隔时间延长。我们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哪里有困难,哪里劳动强度大,哪里重复出现故障,我们就在哪里开展岗位创新。这样一来,不但创新课题多,而且创新效果好。同时,工作室每年要开展5场以上技能培训和创新研讨活动,激发成员的创新热情,让大家都能在创新过程中提高技能、应用技术、收获成绩,实现岗位成才。
成员靳向阳:在工作室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的指引下,我们经常在一起研讨现场难题、学习专业技能、试验创新方法、总结创新成果,成员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成员李站方:工作室每年都会组织点检员进行技能培训,学习点检方法、故障诊断方法和处理方法、制图知识等。通过学习,我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处理现场的设备问题更加得心应手。
马钢集团解文中创新工作室
口号:精雕技艺,百炼成钢。
主要成果:聚焦转炉炼钢领域技术创新,先后获得专利授权24项、技术秘密认定30项,发明先进操作法5个;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0篇;获得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奖4项,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带头人解文中: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是转炉炼钢一线创新工作团队,是马钢长材事业部工匠基地12个创新工作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室9名核心成员中有6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均为公司级及以上炼钢技术能手,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操作经验的转炉炼钢骨干;同时,聘请首席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多名工程师担任技术志愿者,实现技术技能协同。工作室拥有120吨转炉炼钢仿真实训系统。该系统不仅是职工智慧化炼钢操作培训、技能提升的有效工具,而且对于炼钢操作工艺优化、算账经营及增强职工成本意识有重要作用。工作室始终以解决现场难题为导向,以创新小组为载体,将成果孵化与人才培养融入课题攻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锻造人才,又孵化成果。
成员戴凤:在参与工作室工作后,我不仅深入学习了炼钢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炼钢实操技能水平。工作室各项技术攻关课题,均以贴近实际生产为基石,以创新创效为目的。在解首席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我也慢慢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转炉炼钢主要操作师。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为优化转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做出更大贡献。
成员张明:在我们工作室,创新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每一名成员努力追求的目标。每一个课题、每一次攻关都在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促使我们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实实在在地解决生产现场的疑难问题。工作室为我的成长提供了优秀的舞台,让我在实践中迅速成长。(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20]
[06-19]
[08-15]
[08-15]
[08-14]
[08-14]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