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立夏时,面对市场挑战,太钢岚县矿业公司比以往有着更加强劲的内在动力。近期,岚县矿业公司强力推进全面预算编制、过程管控、分析评价,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形成管理闭环,从设备降本、工艺降本、智慧降本等方面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横向协同地细算账、算细账。据统计,第1季度,该公司半自磨机作业率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半自磨机故障率同比降低0.28个百分点,并节约电费约93万元;铁精矿产量完成211.21万吨,较预算超产11.21万吨,比去年同期多生产10.49万吨。
岚县矿业公司党委书记张耀斌说,想要落实好“算账+经营”,就要树立“我的岗位我经营、我的岗位我做主”的经营理念,发挥好“一人一表”的激励作用,落实生产、工艺、设备改革,在“综合”这本大账上全面发力。
全盘统筹+工艺改革
效益提升贯穿始终
浮选是选矿系统的最后一道工序,对选矿产品质量与产量影响很大。从去年开始,岚县矿业公司打开思路,以全工序共同为浮选作业创造条件为导向,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原因,将过去以磨磁为中心的生产组织运行模式改为以浮选为中心的生产组织运行模式,打破以往各工序间“各自为战”的传统。该公司选矿部自动化室主任工程师赵圣奎介绍,他们研发了浮选专家系统,现在可以百分百远程自动化控制药剂量,不仅提高了浮选金属回收率,而且降低了药剂单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磨磁工序成本在选矿工序成本中占比很大,其中半自磨机作业率、磨矿电耗等技术经济指标优化对于磨磁工序降本增效尤为重要。该公司选矿部主任侯向泽拿出今年3月份选矿生产班组的“一人一表”介绍:“我们将‘一人一表’作为降本的重要抓手,把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全部分解纳入管理、技术、岗位人员的‘一人一表’,每月进行打分,并与绩效直接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全员降本的积极性、主动性。”
该公司磨磁作业区副主管肖雄介绍,降低磨矿电耗是降本重点,除了优化磨机钢球充填率、降低旋流器循环负荷、改造料仓集矿皮带的大功率电机外,还要通过降低半自磨机功率来降低磨矿电耗。为此,该作业区根据原矿料仓料堆粒度分布特性,合理选择集矿皮带运行台次进行配料。“不大不小刚刚好”的矿石入磨,半自磨机的功率才会“刚刚好”。第1季度,该公司磨矿电耗为28.34千瓦时/吨,同比下降0.4千瓦时/吨,节约电费约93万元。
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亮出降本实招
绝对的精益管理,为岚县矿业公司带来了绝对的经营效益。推行“算账+经营”以来,该公司每个部门都亮出降本实招。其中,该公司球团部用“显微镜”思维探索试验,将生产成本管控重点落在过程管控上,以小时工艺单耗标准体系为抓手,及时分析调控。为了能赶上最优指标数据,该公司球团部主任孙建忠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每天都扑在生产现场,寻找降本“良方”。通过指标对比,并对球团加工成本构成的8个主项35个子项指示展开攻关后,孙建忠终于精准找出单项成本增、降的关键贡献点,为工艺过程管控提供了科学精准指导。
除了设备降本外,该公司球团部将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对标对表的标准化点检,重点抓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和岗位的点检执行情况;现场出现故障后,逐级倒追点检人员履职情况,对虚假点检造成设备故障的班组给予处罚。2023年下半年,该公司单体设备故障次数比上半年减少41次。此外,通过推行设备精细化点检、操作、维护,该公司燃料、耐火材料、电耗、水耗等7个单耗项明显下降。第1季度,该公司球团加工成本较预算降低11.47元/吨,球团产量较预算增加3.54万吨。
智能“联盟”+协同创新
探索极致效率
“电网告警窗显示2号变电站102—1隔离刀闸变位告警,马上去现场检查确认。”岚县矿业公司水电作业区主管王月芦正通过电脑屏幕前的数据给机器人下达指令。开门、抬头、前进,只见身披银灰色战袍、身高80厘米左右的机器人正顶着呆萌的脑袋,有条不紊地按照规划路径巡检设备。它在每一个设定点位前自动对焦、扫描,检测变电站的“五脏六腑”。它精准快速将判断结果、现场照片自动上传,确保巡检无死角,将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为繁、杂、难的巡检工作解决了人工劳动强度大、点检手段单一、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巡检机器人投用后,该公司减少了5个运行岗位,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除4个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外,更让笔者感受到该公司科技力量的是拥有“千里眼、顺风耳”的智慧大脑——智慧控制中心。在这里,该公司操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监控画面,就可以实现对采矿、选矿、球团等工序,以及能源公辅、安全监测的集中监控,包括17个操作室、36套软件系统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5G技术,该公司矿石采掘电铲、矿石运输大车等设备信息被实时引入智控中心,助力职工了解生产经营信息。(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20]
[06-19]
[08-15]
[08-15]
[08-14]
[08-14]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