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热点

如何突破资源约束?干勇建议——开展中俄钢铁工业合作布局

日期:2023/11/14
正文字号:

“在突破资源约束方面,落实中俄联合声明精神,加快建立中俄钢铁工业合作与协调机制,开展中俄钢铁工业合作布局,有序引导我国企业对俄投资,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进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可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还可为振兴东北经济提供历史性机遇。”10月25日,在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全体大会上,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就钢铁行业如何突破资源约束提出了上述建议。

在干勇看来,我国钢铁行业要想在这个崭新时代继续傲立世界产业之林,有两大问题必须解决——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二是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亟须突破资源约束。其中,针对资源约束问题,干勇给出了具体应对建议。

干勇表示,根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数据,截至2021年,俄罗斯铁矿资源储量达786亿吨,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俄罗斯还有大量未探明资源储量的铁矿区域,预计资源总储量超过1000亿吨。同时,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俄合作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技术合作空间。据估算,若我国每年从俄罗斯获得直接还原铁5000万吨至1亿吨,不但能减少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非正常涨价成本2500亿元/年~3000亿元/年,而且可带动我国东北地区短流程冶金增加产值约5000亿元/年。

此外,原材料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两国进一步开展易焊舰船钢、低温舰船钢等高端钢铁产品的技术合作。

干勇表示,在俄西部库尔斯克地区,依托其现有钢铁生产线,建设中俄钢铁产能合作基地。

在俄中部乌拉尔地区,依托其铁矿资源,建设中资铁矿权益基地。

在俄东部外贝加尔边疆区,建立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相配套的中俄冶金工业园。

通过开展以上合作,力争5年内,我国从俄获得直接还原铁4200万吨/年或铁精矿700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5800万吨/年;10年内,从俄获得直接还原铁6000万吨/年或铁精矿1亿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8200万吨/年。(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