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县龙虎山下,现代化钢城傲然矗立;河北邯郸复兴区,高端产线创新火花持续迸发。
在河钢集团的领导下,2024年,历经3年多艰苦卓绝的建设,河钢集团邯钢新区全线贯通投产。邯钢构建起了“一体两翼”全新的发展格局,位于邯郸市复兴区的本部和位于涉县龙虎山下的新区,已经形成了完全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年产1000万吨钢的优质产能。面对新形势,邯钢如何充分发挥本部和新区协同互补优势,做好转型升级“后半篇文章”?
邯钢广大干部职工突出业绩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用思想破冰引领行动转变,把工作当作家事办、把业务当作家事管,落实销售端“引领”、生产端“强基”、研发端“蓄能”、考核端“破冰”,全力做好转型升级“后半篇文章”,着力提高钢铁主业竞争力,推动生产经营业绩稳步提升。今年1月—6月份,邯钢累计开发新产品23个,其中千兆级冷轧耐腐蚀厢体钢等4个产品实现国内首发,多个产品替代进口,新产品销量达3.7万吨;新开发客户101个,重点产品销量达308万吨。
销售端“引领”:
倾听市场的声音,指导生产、增创效益
“龙头摆则龙身动”。销售端作为直面市场的“灵敏触角”,不仅要捕捉需求信号,还要将市场动态转化为生产端的“精准导航图”。上半年,邯钢销售端以“调结构、优服务、提售价”为抓手,用精准的市场判断和贴心的客户服务,倒逼生产端“增品种、拓规格、提效率”,让“销售引领”成为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捕捉需求,让生产对准市场“靶心”。邯钢圆钢销售经理王磊在山东市场走访时,敏锐地察觉到AI(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当地滑道滑杆生产龙头企业为适配机械手臂、机器人轨道,急需升级轴承产品。“传统45号钢满足不了新兴需求,我们的S55C高级优质中碳钢强度高、耐磨性好,正好契合。”王磊当即推荐,并带着研发、生产人员深入客户产线,摸清工艺细节。
回到厂里,小微团队迅速制订排产计划,物流、财务部门打通交货绿色通道,最终提前15天交货,如一场及时雨般满足了客户的迫切需求。如今,邯钢每月稳定向该企业供货1000余吨,而这只是销售端引领生产的一个生动缩影。第2季度以来,邯钢圆钢月均订购量同比增长40%以上,直供比例提升10个百分点;上半年,热轧高端品种合同量同比增长730%,占比近50%。
升级服务,用口碑撬开高端市场。“快速响应+技术驻厂”“EVI先期介入”……邯钢的小微团队和技术营销人员,用“保姆级”服务让客户“用得舒心、买得放心”。近期,在某汽车主机厂车间里,邯钢技术营销人员驻场跟踪3个月,针对零件冲压开裂问题,联合生产端优化轧制工艺,最终实现稳定供货;在某家电龙头企业,他们提前介入客户新品设计,定制的高端钢板让产品颜值与性能双提升,赢得了客户赞誉。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让邯钢收获了市场的丰厚回报:上半年开发新客户101个,重点产品销量达308万吨,技术营销上量33.4万吨,同比提升48.7%。“品质决定价值,服务赢得市场”,销售端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只有读懂客户的心,才能拿到市场的“通行证”。
生产端“强基”:
以质为盾,让每个环节都为赢得市场增硬核底气
如果说销售端是邯钢冲刺市场的“前锋”,生产端便是托举前锋的“钢铁后盾”。上半年,邯钢生产端以“降成本、提质量、保交付”为核心,将每一道工序的精进、每一次协同的突破,都转化为销售端赢得市场的硬核底气。
质量是生产端递给市场的“金色名片”。7月30日,在邯钢邯宝冷轧厂连退作业区出口控制室内,作业长崔兴贺正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为某合资汽车品牌客户轧制的试模料,正接受着±5摄氏度的退火炉温控制、0.001毫米的辊缝精度“严苛检阅”“。这批产品一旦过关,就能拿下一个大客户。”他的话语里,藏着生产与销售深层关联的“奥秘”:试模认证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桥梁,而质量则是这座桥的坚实“桥墩”。
为了让“桥墩”足够坚固,崔兴贺他们将“精度”二字深深刻进每道工序:86个传感器如敏锐的眼睛,实时捕捉钢板的细微变化;AI视觉检测与人工巡检筑起密不透风的“双重防线”,甚至连钢板表面的一丝划痕都要追根溯源、彻底整改。这种近乎苛刻的追求,让近2000吨试模料如灵动的溪流,顺利驶入6家知名企业,更让“试模认证”稳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客户要的不是‘合格’,是‘最优’。我们多一分精准,市场就多一分认可。”崔兴贺的话,道出了生产端对质量的执着坚守。
协同是生产端应对市场的“利器”。面对生产1500吨高端板材6MnDR的紧急订单,邯钢上演了一场“跨部门协同攻坚战”。从定价到签订合同,从炼钢到轧制出库,邯钢研发、生产、营销等部门像精密齿轮般严丝合缝地咬合:炼钢团队连夜优化工艺,火花在车间里绽放出璀璨光芒;物流部门打通绿色通道,让产品快速送达……最终,原本“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按时交付”的现实,不仅收获了客户“非常满意”的高度评价,还促成1100吨产品后续订单的顺利签订。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同精神,让邯钢的交付能力持续跃升:6月份合同按单兑现率达94%,达历史最好水平;5月和6月份汽车板合同兑现率按量均超96%。从“按时履约”到“个性化定制”,生产端用高效协同,为销售端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筑牢了根基。
研发端“蓄能”:
加快产品从“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
转型升级,根基在产品;产品升级,关键在研发。邯钢坚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瞄准绿色低碳、高端制造等新赛道,加快钢铁产品从“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用技术创新锻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低碳,抢占“双碳”先机。6月5日,邯钢首批300吨锌铝镁“绿钢”,交付全球光伏行业头部客户。这批产品采用氢冶金电炉组合流程,碳足迹降低40%以上,可满足客户太阳能光伏支架的降碳需求。“这标志着我们在“绿钢”研发和市场拓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邯钢技术中心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丁剑自豪地说。
为了让“绿钢”产品“走出去”,邯钢组建专项团队,与张宣科技协同制订工艺方案,全流程跟踪冶炼、轧制环节,甚至在商品标签和质保书中标注“绿钢”商标,彰显绿色理念。如今,邯钢已开发23个“绿钢”产品,具备降碳比例≥40%的双相钢、锌铝镁高强钢等量产能力,不仅实现2单“绿钢”合同出口欧盟,还为知名车企定制“绿钢”产品并通过冲压验证,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瞄准新领域,储备“未来材料”。在氢能产业赛道,邯钢联合高校、院所成立临氢材料研发团队,破解多项技术难题,输氢管线钢系列产品通过国内头部石化企业认证,将用于国家“西氢东送”一期示范工程,为氢能运输保驾护航;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第三代先进汽车钢QP钢实现量产,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成为车企减重降耗的首选;在制管行业,页岩气管线钢Q125、二氧化碳管线钢L450M成功交付,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上半年,邯钢累计开发新产品23个,其中千兆级冷轧耐腐蚀厢体钢等4个产品实现国内首发,多个产品替代进口,新产品销量达3.7万吨。“我们将重点推广无涂层热成型钢、高耐蚀锌铝镁板等产品,力争下半年再开发20个以上新产品。”技术中心市场技术室主任孙海燕语气坚定,充满信心。
考核端“破冰”:
以业绩为尺,凭实效定奖惩激活全员动能
今年初以来,邯钢推动绩效考核体系从“看过程”向“要结果”转变,以“赛马机制”树起“以业绩论英雄、凭实绩定奖惩”的鲜明导向,让每一份努力都有回报,每一份贡献都被看见,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
“赛马”场上,绩优者先。邯钢华北1号小微团队的销售经理李晓广,因带头解决高强钢边部开裂、大型覆盖件稳定性差等30余项难题,连续3个月拿到团队最高奖励;团队成员穆康奇创新分析方法,开发高强钢边缘成型安全阈值,成功解决某车型零件开裂问题,支撑3000余吨高强钢稳定供货,获评为“集团十大青年营销先锋”,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该团队上半年承接10.81万吨产品合同,同比提升122%。
这种“拿业绩说话”的机制,不仅体现在销售端。“现在上班劲头更足了,每一份努力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获。”邯钢邯宝冷轧厂技术员曹永杰的话,道出了许多职工的心声。新考核体系实施后,他努力钻研轧制工艺,让脱硅氧化铁红一级品率提升5.2个百分点,每月绩效工资稳居前列。
从“过程合格”到“结果优异”,考核机制的革新带来了精神面貌的蜕变。在转炉工序,工人紧盯“吨钢耗氧量”指标,想方设法降成本;在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优化产线衔接,提升物流效率;在研发部门,工程师们争分夺秒攻关,压缩新产品研发周期……从管理层到一线,“将企业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生产经营指标持续改善,为转型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当销售端的市场嗅觉与生产端的毫米级精度精准对接时,当研发端的创新火花与考核端的激励机制同频共振时,邯钢的转型升级之路正越走越宽。从23个新产品破壁而出的铿锵步伐到30余万吨高端合同奔涌而来的澎湃动能,从高合同兑现率彰显的履约底气到售价提升折射的价值自信,每一组数据都是邯钢人以业绩为导向的生动注脚,每一次突破都是“后半篇文章”的精彩落笔。
钢花灼灼,映照的是邯钢人“干到极致”的执着;铁水奔流,承载的是转型升级的雄心。在这片钢铁热土上,销售、生产、研发、考核如同咬合的齿轮,正以“业绩为链”驱动着高质量发展的邯钢“巨轮”破浪前行。(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19]
[10-29]
[08-29]
[08-26]
[08-25]
[08-21]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