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动态

“竹节钢”闯关记

日期:2025/08/27
正文字号:

今年7月份,一份韩国KS产品认证证书跨越山海,抵达方大萍安钢铁。这标志着方大萍安钢铁生产的韩标钢筋获得了一张进入韩国市场的通行证,填补了江西省空白,为“江西制造”出海注入强劲动能。

迎难而上——

破困境的战略选择

方大萍安钢铁创建于1954年,是江西省钢铁工业的始发地,国内精品建筑钢材的生产基地之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结构单一,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为了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在方大集团董事局前瞻性部署下,方大萍安钢铁管理层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经过周密调研,韩国是中国钢筋出口重要的中转国,是打开东南亚等地区市场的战略突破口。然而,韩国国家级质量认证体系——KS认证,以其标准严、流程长,成为很多企业难以逾越的技术与资质难关。

迎难而上,是破局的必然选择。2024年7月份,方大萍安钢铁吹响进军国际市场前的冲锋号,韩标钢筋研发及KS认证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技术攻坚——

从“零经验”到“百分百合格”

韩标钢筋又称“竹节钢”,因其表面独特的横肋和纵肋成90度夹角的“竹节”外观而得名。正是这独特结构,使其生产工艺难度加大,与轧制国内常见的月牙肋钢筋相比,轧制过程中极易发生轧槽崩裂。方大萍安钢铁在无经验、无参照的情况下,一切从零开始。

“当时接到任务,心里很忐忑,不知如何入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方大萍安钢铁安源轧钢厂生产技术科科长卢彧坦言。断面最小的直径6.0毫米规格韩标钢筋,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反复研究韩国国家标准的质量、性能和安全要求,制订生产方案,为生产线设计专用孔型图……

2024年11月29日,方大萍安钢铁安源轧钢厂首次试轧直径6.0毫米规格韩标钢筋。“横肋高度只有0.2毫米,标准是0.3毫米以上!”“纵肋高度超了!”首支钢的测量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技术团队没有气馁,又连续3次调整工艺参数,优化控冷工艺,直至第4支钢才基本达标。一周后,第2次试轧。技术团队对成品辊环孔型进行了关键优化,最终试轧的样品钢筋全部达标。与此同时,方大萍安钢铁湘东轧钢厂试轧直径32毫米规格韩标钢筋,也交出了合格率100%的亮眼答卷。2025年4月份和5月份,方大萍安钢铁再次进行了两个规格试验生产,进一步提升韩标钢筋产品质量。

从毫无头绪到质量、性能全部达标,这场技术攻坚战获得全面胜利。

认证长跑——

一年磨砺拿下“国际通行证”

KS认证绝非易事。它覆盖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专业人员资质培训、产品各工序生产工艺保障、设备状态及最终产品性能测试等全链条审核。在完成试产验证和体系构建后,2025年4月份,方大萍安钢铁正式提交认证申请。

“KS认证,不仅要生产出合格的韩标钢筋,还涉及各方协调。从筹备到获证,用了近一年时间。”方大萍安钢铁技术中心该项目督办负责人刘建萍感慨道。凭借前期扎实的基础工作,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数据,方大萍安钢铁经受住了韩国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于2025年7月11日获得认证,“闯关”成功。

“获得KS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的新起点。”手握证书,刘建萍满怀憧憬。这款填补江西省内空白的韩标钢筋,其意义远超产品本身。

“这次研发增加了我们的技术储备,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结构,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方大萍安钢铁技术中心主任李勇山表示。韩标钢筋的成功研发与认证,使方大萍安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金钥匙”。(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