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一根钢丝的专精特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4/04/17

访问量:

字体:[ ]
   
分享到:

在首钢,有一件流苏文创产品,用的“线”看起来像绒丝一样,对着吹一口气可以吹起来,还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但遇火点不燃。这根奇妙的“线”就是首钢吉泰安公司“钢花牌”系列产品之一——“蚕丝钢”。“蚕丝钢”的直径只有普通A4纸厚度的十分之一,距离5米远的位置不借助强光的照射几乎看不到钢丝的样子。它集轻、细、柔于一体,是在1000摄氏度以上仍具有较高抗氧化性及韧性的电热合金纤维材料。而像这样的电热合金产品,脱掉文创的“华丽外衣”,在制造业领域却是真正的“特工”——国家电网高压输电倍容电缆芯线材料、城市清洁供热蓄能材料、太阳能光伏发电晶片热处理材料、芯片硅片热处理材料。

1956年成立至今,从海淀电线厂到北京钢丝厂再到北京首钢钢丝厂、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电热合金产品是它的起家产品,也是它的拳头产品。就是这样一家有着60余年技术沉淀的企业,也曾面临险些“破产”的窘境。从新中国初期肩负报国重任诞生到市场经济初期遭遇“滑铁卢”,再到如今真正走上以技术论英雄的高质量发展大道,引领他们闯过险滩的除了不断创新,还有坚定的信念。诚如首钢吉泰安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刚所言,“国家发展离不开高端材料,总要有人立志去把高端材料做出来”。

近年来,“吃上技术饭”的首钢吉泰安快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如今在电热合金领域,更是全球排名第二。2023年,首钢吉泰安在有限范围内实施扩容改造且将部分家电产品产能转而用作高端产品的情况下,依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一年,他们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双翻番的突出业绩。

今年初以来,首钢吉泰安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一引领两融合”(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第1季度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38%、10.85%,顺利实现“开门红”,为实现年度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电热合金——

一个厂、一条路、一种精神的汇集

电热合金,一家生产它的企业会如何定义它?一种产品抑或一个品牌?对于首钢吉泰安而言,电热合金更像一种炙热的烙印——因它而生、因它而活。

2001年,材料专业出身的陶科刚从大学毕业便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首钢钢丝厂,成了厂里的一位技术员。20多年后,已经成为首钢吉泰安副总经理的陶科回忆起那段日子,依旧记忆犹新。

亏损、“要黄”,是那时企业的真实写照,最艰难的时候,3个月没有开工资。厂里忧心忡忡的老人面对着新来的大学生,翻出了企业几十年积累下来、早已落满灰尘的材料,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要发挥聪明才智,把企业的产品做好。从这些材料中,他们第一次感受到这家企业的魅力,也对企业的未来萌生了憧憬和信心。

1926年,世界上第一个铁铬铝合金专利在瑞典产生。1935年—1945年瑞典、苏联、美国和日本先后实现铁铬铝电热合金的产业化。1960年,苏联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撕毁合同,断绝技术援助,撤走专家,给我国刚刚开始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国家经济建设的艰难时期,海淀电线厂的几百名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白手起家,与冶金专家共同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试制了当时苏联已经停止供应而我国经济建设又急需的铁铬铝电热合金,填补了我国冶金工业生产的空白。此后该厂正式改建成专门生产电热丝、电阻丝、焊条钢等特殊合金钢工业原材料的北京钢丝厂(北京首钢钢丝厂前身,2008年企业改制更名为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那个年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厂里配有实力极强的研发团队,甚至每个车间都有技术组,并为每个工序岗位配设工艺监督员。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从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间,他们便取得200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化工、运输、军事、仪器仪表等基础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冶金工业战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北京钢丝厂门前曾是一条土路,每到雨季,路面泥泞不堪。为了生产运输和职工出行方便,也为了表彰该厂做出的贡献,1965年在朱德委员长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市政府及时修建了自甘家口到厂门口的一条柏油路。修成后,朱德委员长称这条路是为国增光的“增光路”,从此这条路就被正式命名为“增光路”。而“为国增光”也成为这家企业的荣誉徽章,并在此后的几十年时光里融为它的文化底蕴。

增光路东起三里河路,西至西三环北路,长2000米。受制于区域位置,2000年,北京首钢钢丝厂由海淀增光路搬至昌平富生路。在搬迁前后的几年,厂里出现连年亏损,一些厂里的老人将厂的亏损归咎于此。但是在新时代的吉泰安人眼里,当时他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企业没有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

上世纪70年代,倡导社会主义大协作,钢丝厂派了很多工程师到南方帮助建厂,新建厂与钢丝厂拥有相同的技术、相同的产品。改革开放后,南方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一批民营企业,钢丝厂的不足立刻暴露出来。当时钢丝厂还抱着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只要国家缺的产品这个厂都做,甚至还做过机械表的发条用钢。但是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都不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钢丝厂已然变成了一个小规模多品种的生产企业,而厂里很多产品也无法与南方企业相竞争。一时之间,钢丝厂该如何发展,成为了困扰他们的难题。

2002年,首钢吉泰安的客户代表在南方走访客户时发现,电热丝、电阻丝等主要用于电加热设备的产品,在家用市场非常走俏。当时,南方一些城市刚刚流行起家用小型咖啡壶,对电加热材料提出了新的需求——向更细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新需求带来了技术发展、产品升级的新方向。因此,改变小规模多品种的经营结构,聚焦电热合金领域,同时紧跟市场强化研发,成为当时钢丝厂尝试回答发展定位问题的全新选择。

他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标行业领头羊企业——一家瑞典公司。对于首钢吉泰安而言,要想有发展,就必须培育出未来“种子”产品——高性能电热合金。经过多年的潜心研发,2017年,首钢吉泰安将自主设计的高性能电热合金样品投放上海市场进行实验。而后的两年,是客户上炉检验的时间,也是一场关乎首钢吉泰安未来的大考。在那两年时间里,他们一个月不落地打电话询问实验成效。经过双方的努力,两年后,客户反映其产品质量、性能均与国际行业领头羊公司的同类材料无异,终于得以上市推广。

短短几年过去,如今,首钢吉泰安高性能电热合金的高端市场占有率已位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我国电热合金材料产业也形成了以首钢吉泰安为龙头,以江苏、上海地区30多家民营企业为主要供应商的格局。

“钢花”与人——

“小巨人”成长为巨人的期许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现行国家标准中可在1300摄氏度及以上温度环境使用的高品质电热合金缺乏,我国主要依赖瑞典进口。2017年,首钢吉泰安“钢花牌”系列产品之一SGHYZ高性能铁铬铝合金成功研发,2020年成功实现产业化。这款产品可长时间服役于14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放眼全球能够生产它的企业屈指可数。

对于原材料企业,人们往往更关注资源的价值,技术的含金量反而容易被忽视。实际上,高技术企业,都无法按资源“算账”,价值来自于技术的稀缺。比如,生产SGHYZ高性能铁铬铝合金的原料成本并不算高,但在首钢吉泰安研发成功前,正是技术的稀缺,使同类型进口产品在我国的售价达到每吨56万元。首钢吉泰安成功研发SGHYZ高性能铁铬铝合金后,这一进口产品断崖式降价,最高价格为每吨28万元。

不过,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高性能电热材料产业来说,这种“打5折”的降价方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一方面,高附加值引来一些国内特钢企业强势介入铁铬铝合金市场;另一方面,首钢吉泰安自身发展存在“短板”——改制后虽一直保持增长,但仍面临“长不快、长不大”的问题。突然转变的竞争格局,让首钢吉泰安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并非只来自于技术的稀缺程度,更在于综合能力。

2019年,李刚就任首钢吉泰安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后,与新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决心改变企业管理现状,深化自身改革,聚焦主业,加快优化产品结构,研发转化高附加值产品,以期突破企业发展瓶颈。他们提出了“员工第一、客户至上、质量优先、为国增光”16字发展理念。其中,“员工第一”,既是坚持依靠职工发展企业,又是坚持企业发展为了职工;“客户至上”,既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又是要将工厂思维转变成市场思维、用户思维;“质量优先”,则是要用“奢侈品”的品质标准打造出体现企业水准的产品;“为国增光”,则是立足企业深厚的历史发展底蕴,坚持服务于国家战略,特别是在高端材料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除了深化自身改革,对于通常处于产业链薄弱环节的中小企业而言,要想真正实现专精特新发展,还需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以此为契机,他们改变了原有的自主开发+生产制造+自主销售的发展模式,开始推动“产学研”结合,与高校合作培养自有人才,与研究院所合作借助研发资源;推动与特定领域优势企业“产产”结合,解决工艺升级过程中的痛点问题,以相对低的成本、相对短的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问题。

加之得益于几十年来实践所积累的对电热合金材料特点的深刻理解,首钢吉泰安研发的高性能电热合金产品,不仅综合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此前依赖进口的国际先进的同类型产品,而且凭借出色的质量、每吨15万元的售价在“价格竞争”中“活了下来”。甚至让外方代表在与首钢吉泰安的代表交流时也坦言“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2020年以来,首钢吉泰安经营业绩呈现逆势上涨的趋势。放眼全球行业发展新格局,首钢吉泰安党委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时代背景,做出了“电热材料总需求量将继续萎缩,清洁能源产业相关材料需求将出现增长”的基本判断,确定了替代进口高性能电热合金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战略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的产品服务于光伏、芯片、储能等新兴领域,企业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推升。

不过,眼下,首钢吉泰安仍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压力。去年,为了满足国内光伏、芯片、储能等市场对高性能电热合金的需求,首钢吉泰安只得减少部分家电市场订单全力保供,而在生产最急迫的时候,员工们甚至提出愿意24小时倒班作业……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小巨人”首钢吉泰安的生产能力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与此同时,伴随着各家企业高性能电热材料指标的不断突破,这一领域的全球竞争也将从产品性能转向品牌价值。目前,在高性能电热材料领域,首钢吉泰安“钢花牌”也是国内唯一可以与国际领先品牌“掰手腕”的品牌。可以预见的是,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在能源、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电热合金不会缺席。从全球竞争格局看,“小巨人”成长为真正的巨人,首钢吉泰安或许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信心和雄心——根据首钢吉泰安的规划,到今年7月份他们的产值将实现跨越式增长,力争在2025年底前上市,成为电热合金研发和生产领域一支世界顶尖的强大国家队。(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