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中国宝武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长材事业部3座120吨转炉炉台的该事业部工匠基地,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以马钢首席操作解文中为领头人的解文中创新工作室一班人,在事业部和炼钢二分厂党政工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锐意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在近一年半时间里,更是呈现井喷之势:“CSP低碳钢环保高效冶炼技术进步”获宝武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降低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低碳钢转炉终渣TFe”获马钢长材事业部创新创效成果二等奖,“降低重异BB5断面Q235裂纹废品率”获马钢QC成果一等奖,完成多项公司级、事业部级和分厂级技术攻关,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多项专利申请,形成多个技术秘密和先进操作法,“传帮带”工作也成效斐然。他们也是金色炉台上的一支锐意创新、技术精湛的职工队伍。
目标明确课题有的放矢
成立于2018年的解文中创新工作室具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近年来,该创新工作室的目标就是紧紧围绕转炉炼钢生产现场的重点难点开展课题攻关解决难题;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创新工作室的“传帮带”工作;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及时进行成果转化。
2022年以来,解文中创新工作室先后确定10项技术攻关项目,其中完成事业部级5项、分厂级4项,另有1项公司级正在稳步推进中。其中,公司级项目是“120吨转炉非补热提温吹炼技术研究”,事业部级项目有“降低CSP低碳钢转炉终渣TFe”“提高转炉中高碳钢种留碳出钢率”“提高一键炼钢模型终点温度命中率”“提高常规品种重异双联连浇炉数”“进一步降低钢铁料消耗”,分厂级项目有“提高中高碳钢转炉终点留碳率转炉留碳率大于60%”“延长转炉煤气回收时间”“降低转炉钢铁料消耗”“降低转炉渣料消耗”等。
今年上半年,该工作室马不停蹄完成“降低长材事业部二区转炉渣料消耗技术研究”“降低重异Q355CH系列钢种平均出钢温度”“降低方坯HRB400EA钢种硅锰合金吨钢消耗”“提高重异Q355CH系列直上钢种成分内控合格率”“120吨转炉高效出钢控制技术研究”“降低氩站直上钢种出钢温度”“降低直上钢种转炉合金消耗”“降低重异Q235B系列钢种连浇炉次出钢温度”等8项技术攻关项目立项。这些攻关课题都紧贴炉台生产实际,着力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助力长材事业部高质量发展。
以获得宝武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的“CSP低碳钢环保高效冶炼技术进步”为例。该项目关键技术包括开发转炉热平衡计算模型和供氧量计算模型,其作为核心技术应用于转炉远程集控及“一键炼钢”,提高终点命中率;采用CSP低碳钢转炉冶炼工艺优化;采用转炉少渣冶炼工艺,降低渣料消耗,减少渣量,提高氧气利用率;开发补炉第一炉冶炼技术,换滑板第一炉冶炼技术,解决特殊炉次冶炼难题。
上述岗位创新,消除了生产CSP低碳钢种时,转炉终点钢水碳低氧高对转炉炉况、钢水质量、脱氧合金消耗及钢铁料消耗所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采取如上工艺优化,CSP低碳钢终渣TFe含量由应用前的均值23.78%降低至2022年的均值15.53%,优于国内同产线18%这一先进水平,较应用前降低8.25%。同时,依托该项目的开展,转炉全钢种渣料消耗较应用前降低了8.28千克/吨。
该工作室每月都要对上个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个月的工作计划,针对目标制订具体、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相关责任人,各项目均实行项目负责制,并有项目推进计划表,按时间节点完成该公司、事业部下发的任务。
骨干引领集纳群体智慧
1973年11月出生的解文中,大专学历,是炼钢高级技师、马鞍山市首席技师、马钢“解文中创新工作室”及马鞍山市“解文中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马钢炼钢技艺的领军人物。他曾获马钢公司劳动模范、马鞍山市劳动模范、马钢技术状元、马鞍山市名师、中国宝武“银牛奖”、中国宝武岗位能手、全国钢铁行业学知识标兵、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奋战在炼钢生产一线,多次在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奖。他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操作方法在生产中得到推广,为降本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文中“CSP低碳钢留碳出钢操作法”被评为该公司及长材事业部先进操作法,“一种转炉少渣冶炼方法”被评为宝武“银点子”,解文中同时获得宝武“智多星”称号。
解文中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传帮带”活动,创新“传帮带”培养模式,发扬团队精神,依托长材事业部工匠基地、创新工作室及分厂技师资源优势,以“一对一”师徒带教为基础,并与“一师多徒”和“一徒多师”的带教形式相结合,针对新入职年轻职工开展火炬接力“传帮带”活动。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与炼钢操作技能相结合,该工作室集中培训与导师“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转炉炼钢的基础知识和炼钢工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入手,逐步引导学徒学习掌握炼钢专业理论知识和炼钢岗位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徒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传帮带”活动的开展,让年轻职工掌握了转炉炼钢各岗位的操作技能,实现“一专多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转炉炼钢培养了后备力量。多年来,解文中共培养出31名技师、1名高级技师及多名优秀的炼钢炉长,另有4名职工已通过高级技师考评。2021年,解文中被评为马鞍山市“名师”。
不仅仅是解文中,骨干们在创新工作室也都发挥了中坚作用。孙波、张振海、宋健、张仕洋等与解文中群策群力,宋健发布的“提高方坯品种钢精炼终点氮合格率”获得马钢QC成果一等奖;宋健“一种解决矿石仓堵料问题的方法”被评为宝武“好点子”。宋健获2022年度宝武“创新新人奖”、马钢“铜牛奖”。工作室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总结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横向互助交流,宋健代表工作室开展创新专题讲座。解文中、张明、徐新亚到长江钢厂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长江钢厂解决转炉炉帽结渣、终渣TFe含量高等问题,炉帽结渣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锐意创新贵在持之以恒
解文中工作室成员自主开发创建的“转炉供氧量模型”与“供氧量计算模型”已作为核心技术应用于转炉集控及“一键炼钢”,对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和终点留碳率、节省炼钢辅料消耗、缩短冶炼周期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实现了由以往经验炼钢的“看”向集控操作的“算”的平稳转变,截至目前,转炉达到集控单炉平均班产18炉的水平。2023年,该工作室继续围绕转炉炼钢生产现场的重点难点开展课题攻关,针对当前转炉炼钢降本增效、指标提升开展工作;加强与后道工序的交流协作,提高工作质量;完成“降低转炉渣料消耗方案”的撰写;参加对中南钢铁制造能力协同支撑项目——炼钢制造能力提升(转炉底吹技术应用)项目,完成对鄂钢相关生产设备现状的考察工作。
不懈探索,形成专利和技术秘密,是解文中创新工作室又一亮点。2022年,他们共申报专利19件,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通过马钢认定技术秘密10项。2023年上半年,他们申报专利18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获认定技术秘密9项。“CSP低碳钢环保高效冶炼技术进步”获马钢岗位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新室成员张涛在“河钢杯”第十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转炉炼钢工第十二名,被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解文中在今年上半年被评为第二届马钢工匠,获第四届宝武工匠提名奖、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称号。解文中创新工作室获马钢集团“五星级标杆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20]
[06-19]
[08-15]
[08-15]
[08-14]
[08-14]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