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活动报道

冶金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日期:2025/09/25
正文字号:

9月19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冶金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2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活动由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邢奕担任执行主席,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曈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尹升华以“深部铁矿资源规模化充填开采技术探讨”为题,系统介绍了矿山充填技术在消纳冶金固废中的应用现状与技术挑战,并分享团队在高浓度尾砂流态化控制、深井管道输送可视化监测、智能充填系统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中国五矿集团首席科学家叶恒棣作“钢铁冶炼伴生及残余金属组元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报告,重点介绍了烧结尘泥、电炉粉尘、轧钢油泥等复杂固废中有价元素的提取与污染控制技术,提出跨行业协同的资源化利用路径。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院长龙红明以“废脱硝催化剂冶金流程内资源化利用新途径”为题,创新性提出将废催化剂作为含钛物料用于高炉护炉或煤粉催化燃烧,实现危废场内清洁消纳与资源回用。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固废利用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性瓶颈等焦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其中,迁安金隅冀东首钢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刘佳永分享固废基胶凝材料的产业化进展,呼吁建立统一的行业应用标准,规范市场,推动规模化应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玉飞指出,当前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标准缺失,建议通过建立“点对点”的豁免清单管理机制进行试点,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开辟绿色通道。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金永龙认为,资源的分布不均决定了技术路线不能“一刀切”,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固废特性选择最具效益的回收方案。

大家一致认为,冶金固废实质上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其高效、规模化利用不仅是实现资源循环的关键一环,更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面对当前固废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标准缺失、产业链衔接不畅等现实挑战,必须持续加强跨领域、跨产业的深度协作,积极推动多维度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到工程示范与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验证与推广机制。

会后,专家们赴钢铁工业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实地考察,观摩了包括固废专业、大气专业、水专业及中心实验室、中试平台等前沿技术的实验装备和研究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