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金属学会张晓刚理事长的倡导下于9月12-13日在河北唐山举办了“首届(2023)钢铁工业数字化发展高端论坛”,会议围绕“数字赋能,降本增效,绿色低碳”为主题,邀请殷瑞钰院士、王国栋院士、刘玠院士、毛新平院士和唐立新院士莅临会场做专题报告和现场指导,与参会的45家钢铁企业,16家研究院所和37家设备制造企业的375名代表共同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钢铁工业的实践与未来。
图为大会现场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毅仁,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郝晓东致开幕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分别做《钢铁制造流程结构化与运行智能化》《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科技推动社会变革》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出席会议。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海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孙彦广,以及来自河钢唐钢、南钢股份、普锐特冶金、中冶赛迪信息、TEMIC(东芝三菱电机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鞍山钢铁、中冶京诚数科、树根互联、上海宝信、浙江中控等企业的代表作报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殿华,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彭开香分别主持上下午的大会报告环节。
张晓刚在致辞中从标准角度谈了数字化对冶金行业发展的挑战和要求。张晓刚表示,钢铁等传统制造业更加重视标准的贸易规则功能,而高新技术领域更加重视标准的创新引领功能。
图为张晓刚理事长致辞
李毅仁致辞表示,数字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融合,已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成为降本、增效、提质的有效抓手,也是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标志,更是实现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为李毅仁副总经理致辞
郝晓东致辞表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融合主要存在基础算法、通用和垂直大模型与国外领先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冶金等传统行业人工智能转型的深度和广度偏低等两方面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制高点、推动冶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图为郝晓东董事长致辞
殷瑞钰对数字物理融合系统的概念及其技术架构、钢铁制造流程的结构化问题、推进流程智能化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为殷瑞钰院士报告
王国栋指出,数字时代来临,数字技术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变量。
图为王国栋院士报告
刘玠通过深入剖析“ChatGPT是如何炼成的”,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图为刘玠院士报告
图为唐立新院士
图为毛新平院士
图为田志凌常务副理事长主持
图为王新江秘书长主持
13日的上午分别进行了钢铁行业与人工智能分会场和有色行业分会场进行分组交流。
图为钢铁行业与人工智能分会场
来自国家相关部门、钢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和智能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企业代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科技工作者、论文作者等160名与会嘉宾13日下午还一同参观了唐钢数字化生产现场。
图为参观唐钢现场
本次论坛由中国金属学会和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承办,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以及河北省金属学会等协助举办,论坛还得到了普锐特冶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东芝三菱电机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
[06-25]
[07-03]
[06-20]
[06-20]
[06-19]
[08-07]
[08-05]
[07-29]
[07-25]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