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矿供给处于同比高位 国内需求持续下滑

日期:2025/11/14
正文字号:

宏观方面,国内与国际宏观均处于真空期,当前距离美联储议息会议(12月11日)和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节点尚早,工业品定价回归自身基本面,弱现实环境下黑色系商品价格普遍承压,外强内弱的格局预计延续,外需韧性后续有望重新拉动出口韧性。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侧重于新质生产力,内需商品缺乏政策驱动,下一个政策博弈窗口期在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时。

国际方面,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表示:“当前的政策立场仍略显紧缩,但我们已将其更接近中性水平——既不抑制也不刺激经济。鉴于此,当我们接近中性利率时,放缓步伐是合理的。”这将短期抑制市场风险偏好。当前据美联储观察,12月11日降息的概率为66.9%,目前利率市场仅定价2026年降息2次的幅度,叠加就业数据超出预期。美国10月份ADP(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就业人数增加4.2万人,为2025年7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预期增加3万人。11月1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已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递延的财政支出将为基本面和流动性带来支撑,加之特朗普表示今年底前将决定美联储新任主席人选,之后市场很可能会开启对明年降息空间的预期交易。

国内方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转正,通缩预期改善。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10月份CPI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10月份,扩内需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叠加国庆、中秋节长假带动,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受国内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环比上涨0.1%,为今年初以来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中国10月份CPI数据超预期改善,表明经济数据正在改善,但目前PPI维持负值,需等待PPI同步转正后,经济将走出较强的趋势惯性。当前市场总体流动性环境宽松,在“反内卷”政策和财政刺激消费的“组合拳”下,中长期经济预期适当乐观。

供给方面,海外矿发运量环比回落,但同比维持高位水平,供给端支撑力度保持偏弱态势。截至11月10日当周(11月3日—10日),全球铁矿石发运总量为3069.0万吨,环比减少144.8万吨。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发运总量为2548.6万吨,环比减少210.6万吨。澳大利亚铁矿石发运量为1810.8万吨,环比减少84.3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发往中国的铁矿石量为1534.0万吨,环比减少71.8万吨;巴西铁矿石发运量为737.8万吨,环比减少126.3万吨。中国47港到港铁矿石总量为2769.3万吨,环比减少544.8万吨。从近5周发运均值来看,全球铁矿石发运量为3242.3万吨,同比增加216万吨;中国47港铁矿石到港量为2797.6万吨,同比增加295.3万吨。

需求方面,国内高炉钢厂亏损范围持续扩大,同时河北邯郸地区环保限产加严,高炉检修数量增加;山西、陕西、江苏、东北等多个地区因需求下滑叠加亏损影响,高炉检修数量增多;但华北地区烧结限产政策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铁水产量下降。综合来看,国内铁矿石需求因环保因素及生产利润收缩等原因出现趋势性下降,但整体符合季节性减产规律,后期仍面临新疆等地区钢厂季节性减产的局面,预计后期铁水产量维持缓慢下滑趋势。截至11月7日当周(11月3日—7日),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83.13%,周环比增加1.38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为87.81%,周环比减少0.80个百分点,同比减少0.06个百分点;钢厂盈利面为39.83%,周环比缩小5.19个百分点,同比缩小19.91个百分点;日均铁水产量为234.22万吨,周环比减少2.14万吨,同比增加0.16万吨。

库存方面,在供强需弱格局下,国内港口库存持续累积,短期供给端压力不减,需求端下滑速度或减缓,但整体处于下降周期。截至11月7日,全国45个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4898.83万吨,环比增加356.35万吨,同比减少370.23万吨。

笔者认为,国内与国际宏观均处于真空期,基本面的核心关注点在国内需求端,供给端整体保持稳中有增态势,短期处于季节性减产阶段,整体上需求处于边际下降态势,但钢厂端库存水平较低,当前铁矿石价格处于相对低位,不易过度悲观,预计价格重心下移但保持区间震荡态势。预计铁矿石期货价格区间运行,大连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为750元/吨~785元/吨,对应外盘铁矿石价格为100.5美元/吨~104.5美元/吨。(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