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德龙的绿色蝶变之路

日期:2025/08/29
正文字号:

8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千秋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专题节目中,报道了河北邢台一家钢铁厂竟然成了小朋友们的游乐场。这则4分37秒专题报道,再次将邢台德龙推上舆论焦点。在视频中,环境监测卫星拍摄的两组对比影像震撼全网:2013年,德龙厂区被厚重雾霾所笼罩,几乎难辨轮廓;而2025年6月份,同一区域已绿树成荫,是厂房与绿地交织的生态园区。这跨越12年的生态变迁,正是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缩影,也让邢台德龙再次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

此次央视报道,并非德龙首次引发关注。2023年,德龙钢铁的节水经验登上《焦点访谈》,该公司通过“分质供水、串级用水”技术,年节约新水350万立方米,获得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转型的典范。

卫星影像见证生态奇迹

在央视记者的镜头下,德龙钢铁的蜕变历程被浓缩成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在2013年的电视影像中,整个厂区被灰黄色雾霾完全覆盖,周边居民甚至用“出门必须戴3层口罩”形容当时的环境。而最新影像显示,该公司厂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曾经的工业荒地已变身为钢铁中的森林。在绿树成荫的步道上,游客可近距离观察钢铁生产全流程。这种“厂区变景区”的颠覆性转变,源于德龙持续12年的环保攻坚战。

作为河北省首家民营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德龙钢铁自2014年起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00余项环保深度治理项目。其自主研发的“五维一体”智能环保管控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大气、水、土壤等5大模块,实现污染物排放数据毫秒级更新。以烧结工序为例,德龙采用循环硫化床+SCR脱硝技术,使二氧化硫出口浓度由每立方米800毫克~1000毫克降至5毫克,远优于国家标准。这些硬核数据,正是德龙敢于开放厂区、打造4A级旅游景区的底气所在。

循环经济创造绿色价值

在环保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上,德龙钢铁探索出独特的“减污增收”模式。该公司企业自发电率达70%左右;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吨钢耗新水降至1.9吨,水重复利用率为98.7%,年可节约新水350万立方米,指标均优于国内同类钢铁企业用水水平。

该公司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高炉水渣,被水渣微粉生产线加工成超细粉,用于替代水泥熟料,实现固废资源再加工利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钢渣综合利用生产线,钢渣经过多级破碎、筛分、磁选等工序,使渣钢回收量和质量大幅提升,钢粒、渣钢等产品全部进入冶炼工序,实现固废100%循环利用。(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