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扬子江畔热潮奔涌:万吨级货轮鸣笛启航,满载“沙钢造”高端钢材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光伏板在厂房屋顶铺展成“蓝色海洋”,将阳光转化为绿色动能;智慧大屏前,AI(人工智能)模型正为高炉冶炼生成最优参数方案……当“新质生产力”成为时代强音时,沙钢集团以创新为笔、绿色为墨、智造为纸,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耕“国之重器”
绘就高端材料“应用图谱”
6月的巴黎布尔歇机场,在第55届巴黎航展的聚光灯下,沙钢抚顺特钢迎来高光时刻,空客、赛峰、柯林斯航空等国际航空巨头代表驻足交流,对“中国特钢”的技术实力频频点赞。国际顶级航展“首秀”,为企业乃至特钢行业深度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按下了“加速键”。
国际舞台的高光映射出多维硕果。今年上半年,沙钢在高端材料研发、关键领域应用、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捷报频传:在深海,沙钢整船高性能钢板托起江南造船6艘MARK III Flex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彰显船舶用钢A+级质量认证的含金量;在云霄,沙钢东特股份跻身国产大飞机“长江系列发动机”核心材料供应商行列,5项特种不锈钢产品通过中航商发严苛认证;在民生领域,沙钢开发的高性能冷镦钢、弹簧钢打入主流车企供应链,与英磁新能源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薄带连铸硅钢新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与创新;在丝路,沙钢强势产品超薄带销往中东、非洲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沙钢不断放大“磁吸效应”,为产业链上下游注入活水,“链”动全球的步伐铿锵有力。
聚焦“循环经济”
打造低碳转型“沙钢样本”
面对“双碳”目标的时代命题,沙钢以循环经济标准化、绿电规模化应用、绿色港口智能化升级为三大抓手,在低碳转型赛道上跑出“沙钢速度”。
循环经济“标准化”领跑,激活资源高效循环链。作为钢铁行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探路者”,沙钢于今年6月圆满完成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评审。试点期间,沙钢围绕固废、煤气、蒸汽、焦化副产品、工业用水五大核心资源,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循环回收利用工程,形成560余项标准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并推动40余项核心技术转化落地,真正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链”。
绿色电力“规模化”布局,点燃“零碳”转型新引擎。今年初,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厂高品质硅钢12兆瓦自发自用光伏项目正式开工,为沙钢“太阳田”进程再添里程碑。目前,沙钢光伏总装机已突破100兆瓦。在玖隆钢铁物流园,“光伏+”创新模式更显巧思:年调峰500万千瓦时的储能电站化身“充电宝”,通过峰谷电价差降低用电成本,让绿色能源“发得出、存得住、用得优”。
绿色港口“智能化”升级,绘就长江生态新画卷。4月25日,海力码头首艘集装箱船靠泊作业,见证着沙钢绿色港口建设的跨越式升级。今年初以来,沙钢全面改造传统港口模式,将抓运作业升级为集装箱化运输,不仅大幅提升货物装卸效率,还从源头减少粉尘污染,推动港口物流向高效化、清洁化转型。
构建“智慧大脑”
激活高质量发展“数字动能”
今年初以来,沙钢通过融合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在工艺优化、效率提升、成本压降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变革,让“数字心脏”跃动更澎湃。
面对席卷而来的AI浪潮,今年初,沙钢明确提出7条行动路径,从深化思想认识到强化示范引领,从突破重点场景到构建数据安全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AI推进框架。同时,集团层面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硬件资源与技术适配,要求各成员企业以“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为原则,推动AI技术与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核心环节深度融合,构建起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随着这一系统化推进框架的落地实施,AI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正以丰富的实践样态在生产一线铺展开来——在高炉车间,多维侵蚀监测系统通过智能成像技术,将炉缸损耗可视化,保障高炉安全运行;在电炉炼钢环节,炉门流渣识别系统将熔清判断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替代传统人工经验;在能源管控领域,智慧能源系统依托“AI算法”实现能源计划、调度、成本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成本……AI技术的“全链式”渗透正逐步重塑生产逻辑。(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19]
[10-29]
[07-22]
[07-11]
[07-09]
[07-09]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