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联动解焦化企业之困 黑色系工具助实体稳经营

日期:2025/11/14
正文字号:

近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2025年产融基地“N×(2+1)”牵手工程项目结项的答辩现场,山西闽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西闽光)期货负责人陈锦波的项目成果分享让在场评委频频点头。作为福建三钢集团与山西晋南钢铁集团合资组建的国有控股焦化企业,山西闽光自2020年成立以来,曾一度受困于煤焦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一直在积极探寻风险对冲的破局之法。今年通过参与大商所产融基地“N×(2+1)”牵手工程项目,该企业不仅掌握了焦煤、焦炭期货工具的运用方法,而且首次在焦炭J2509合约试水以基差套利及锁定利润为模式的套保交易即取得明显效果。这是大商所黑色系品种助力实体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生动缩影。

套保实操破三重经营困境:

从被动承压到主动管理

作为一家辐射山西、山东、福建等5个省份的焦化企业,山西闽光的客户涵盖福建三钢、湖南钢铁、新余钢铁等大型钢企,稳定的焦炭供应是其核心竞争力,但煤焦行业独特的定价机制与市场环境,让该企业长期面临三重经营风险。

一是价格波动风险。近年来,受供应格局调整、下游需求振荡等因素影响,焦煤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成本控制较为困难。

二是库存管理风险。山西闽光采用“0库存销售”模式,当市场不好时被动低价销售,当市场好、价格高时却没有库存可售。

三是利润压缩风险。在当前焦化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2024年全国吨焦平均利润仅56元,一旦遭遇原料涨价或产品降价,企业极易陷入亏损。

2025年初,在大商所的支持下,山西闽光加入到旭阳集团与永安期货联合开展的大商所产融基地“N×(2+1)”牵手工程项目中,迎来转机。“项目不仅有理论培训,还有模拟交易实操,焦化龙头企业旭阳集团更是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搭建期现团队、建立相关制度。通过学习,我们也对如何利用期货工具服务生产经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锁定产品利润等有了更深的认识。”陈锦波介绍,通过项目学习,该企业结合自身经营节奏,制订了“预判均价锁差价、跟涨行情锁利润、贴水行情补库存”的套保策略,并在2025年第3季度逐步落地。

6月底至7月初,通过预判焦炭月度均价,山西闽光在焦炭J2509合约上卖出套保10000吨,锁定100元/吨的期现差价。7月中旬,受下游钢企补库需求拉动,焦炭期货价格大幅上涨,J2509合约升水现货300元/吨以上,该企业判断此时焦炭资源紧张但焦煤现货涨幅尚未完全传导,通过多采购2万吨“骨架煤种”,同时在期货市场加仓焦炭套保头寸,进一步锁定200元/吨的加工利润。国庆后,焦煤市场出现补库困难,焦煤JM2601合约价格出现小幅贴水,该企业开始在盘面陆续建立焦煤买保头寸,对冲后续采购成本上涨风险。

“虽然全年期货累计亏损180万元,但现货端因成本控制和利润锁定,盈利达765万元,期现合计盈利585万元。”陈锦波强调,期货的作用不是“赚钱”,而是“稳利润”。目前,该企业正探索“C库存”管理模式,利用焦煤、焦炭两个关联品种市场的供需、价格、流动性、定价机制等异同,充分利用现货、期货两个市场,引入虚拟库存,以便更好地实现库存管理、价格管理和利润管理,创造最好的综合效益。

“2+1”机制搭建能力培育桥梁:

从“不会用”到“善运用”

山西闽光的首次套保实践,背后是大商所产融基地“N×(2+1)”牵手工程的精准赋能。作为大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举措之一,产融基地“N×(2+1)”牵手工程自2023年推出以来,始终坚持“1家产融基地+1家期货公司服务1家实体企业”的结对模式,聚焦黑色、农产品、能源化工等领域的重点产业,为有意向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提供从知识普及到实操落地的全流程辅导。

“N×(2+1)”牵手工程的核心在于“因材施教”。针对山西闽光这类初次接触期货的企业,该项目设计了“基础培训+模拟实操”的并行培育计划:首先通过6节课程讲解期货业务团队组建、期货基础知识、套保策略与风控、套保财务处理等基础知识,帮助新手企业获得对期货的基本认知;同时提供模拟交易的实操锻炼,让企业在模拟盘上尝试“现货采购+期货买保”“现货销售+期货卖保”等操作,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及对行情的判断来进行模拟交易、积累实操经验。

“最让我们受益的是‘案例教学’。”陈锦波回忆,培训中旭阳集团分享了在今年第1季度焦炭连续6轮降价的背景下,其贸易公司根据港口库存数量,以2万吨为基础循环进行保值交易,盘面收益达300万元,有效弥补了现货交易在降价期间造成的跌价损失。通过项目学习和首次套保实践,山西闽光团队意识到期货工具管理风险的重要性,也借此机会不断完善团队建设、奖惩机制,通过决策委员会实现企业套期保值的“一把手”工程,杜绝出现期现两张皮现象。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10月底,大商所“N×(2+1)”牵手工程项目已累计培育企业170家,其中黑色系企业30家,一批实体企业通过参与项目步入了期现结合的经营之路。

制度优化夯实服务实体根基:

从“能参与”到“易参与”

企业套保效能的提升,离不开大商所业务制度的持续优化。针对山西闽光等实体企业反映的交割痛点,大商所近年来陆续推出多项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高黑色产业链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

在交割规则方面,焦煤期货于2024年底引入“品牌交割”制度,首批设立“平煤主焦一号”“山焦日照1号”“乡焦1号”和“凯嘉一号”4个国产焦煤品牌,给予80元/吨~225元/吨的品牌升贴水,进一步提升了国产优质焦煤的交割经济性。同时,大商所于2025年3月份优化焦炭合约规则,将焦炭期货标准品调整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干熄焦,并根据平衡水分差异给湿熄焦设置合理贴水,也会提高上下游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干熄焦交割的推行将大大便利山西焦化企业参与套保;焦煤品牌交割试行及交割标准的不断完善,也让国产焦煤更具交割优势。”陈锦波道出了实体企业对黑色系品种功能发挥的期待。

“这些制度调整让期货与现货的联系更紧密了。”海通期货黑色组组长邱怡宏分析道,今年黑色系品种整体呈“V”字形走势、文华黑链指数创8年新低,期货市场发挥了较好的价格发现功能,既能够较快速地反映出下游相关行业的活跃程度,又能够体现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影响情况。“今年初以来,黑色系商品价格波动加剧,我们也建议企业加强对期货及衍生品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以便更好地管理风险、稳定经营。”邱怡宏说道。

期转现创新激活期现融通:

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除了在交割制度上不断优化外,面对企业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现货交收需求,大商所于2023年9月份推出了优化后的期转现交易,并上线期转现平台,为实体企业提供更灵活的期现联动工具。与传统标准化交割相比,期转现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协商灵活、流程高效”:企业可自主商定交收现货的品质、地点、时间及期现升贴水,更加符合现货贸易需求;业务办理时间覆盖合约上市之日至最后交易日前第3个交易日,全流程线上化,从提交申请到完成交收最快当日办结。

这一模式也逐渐得到黑色产业的认可。2025年1月—10月份,共有128家实体企业、45家期货公司参与大商所期转现交易,期转现业务成交量达42.8万手,为2024年全年的3.7倍;现货交易及登记量达528.2万吨,为2024年全年的4.7倍。

从行业价值来看,大商所期转现平台正从“货物融通、价格融合、参与者融汇”三方面激活期现联动生态。在货物融通上,该平台支持非标准交割品进入期货市场体系,扩大了交割资源范围;在价格融合上,越来越多企业采用“期货价格+基差”的定价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传导;在参与者融汇上,大商所积极与交割仓库、合规现货交易平台以期转现为基础实现对接合作,使产业客户在现货交易、仓储物流中能快速链接到期货市场,提升对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当前,黑色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重构”的关键转型期,价格波动加剧、利润空间收窄成为行业常态。从山西闽光通过套保实现稳健盈利,到众多企业借助期转现满足个性化需求,大商所黑色系品种的工具创新与机制优化,正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为黑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撑。(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