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钢铁板块:以技术创新打造比较竞争优势

日期:2024/03/26
正文字号:

“十四五”以来,首钢钢铁板块积极行动,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八个注重”(注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注重资金高效运转、注重改善资产质量、注重极低成本管理、注重资源高效配置、注重持续对标管理、注重委托管理责任、注重总部健康运行)经营方针,深耕产品、质量、成本、服务、技术“五大优势”,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支撑企业生产经营取得了百年历史上最好的经营成果。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升,生产经营更具韧性,彰显了首钢钢铁主业的担当,交出了一份底色更浓、成色更足、特色更亮的“精彩答卷”。3年来,首钢钢铁板块累计开展科研项目609项,其中聚焦共性关键技术的重大工艺项目33项,及时高效类项目215项,形成了铁前高效低耗运行等一批关键工艺技术。

将技术创新

融入钢铁板块经营生产全过程

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市场风险,首钢钢铁板块要在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突出重围,打造比较竞争优势,就要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之“进”拓高质量发展之路。各单位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融合,持续深化挂牌督办工作,强化精益管理和技术攻关,全员参与到全流程全要素管理中,积极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机理的发现基础之上,产业创新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钢铁板块与首钢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构建以“一院多中心”为主体的内部研发体系和以首钢为主、上下游龙头企业协同、高校院所支撑的外部协同创新体系,为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深耕机理、服务产线、突破瓶颈、输出成果搭建了广阔舞台。通过不断推进内部科技资源的协同共享,钢铁板块实现了科技项目立项前的统一策划、统一论证;坚持把创新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解决重大、急迫问题。首钢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不断提速,在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强化了钢铁板块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2023年,钢铁板块聚焦极致效率、极低成本、极致能效等方面,开展从用户到用户的全流程、全要素对标缩差。首钢股份公司通过给鱼雷罐“穿衣”“戴帽”进行保温,实现日周转率6.3次、铁水温降89.8摄氏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京唐公司持续“真对标、对真标”,围绕重难点产品O5板开展专项对标,全流程O5命中率为84.78%,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长钢以点带面,引深学巴钢活动,2023年23项关键指标50次创历史纪录。水钢建立健全了“水钢全员快速改善”工作管理机制,全员参与度达到56%并仍在快速增长,全员快速改善成为岗位新风尚。京唐1号高炉2023年铁水产量再次突破500万吨,既达到了高效率,又实现了低消耗,连续两年创造单座高炉年产量国内第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以技术创新

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钢钢铁板块加大创新攻关力度,在参与高水平竞争与服务过程中,积极加强“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市场布局,在行业竞争中定义高端领先产品,在需求侧增长中定义特色产品,以产业链头部企业满意度定义服务能力,坚持为客户提供最优的“首钢方案”。

持续推进精品制造,瞄准“锻造长板”主攻方向反复冲锋。近年来,首钢钢铁板块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开发新产品141项,实现国内、国际首发新产品19个,打造形成了助力大国重器、助力绿色低碳、助力美好生活的首钢高端领先产品矩阵。其中,汽车板重点用户和重点产品持续增量;智新电磁“电工钢企业打造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项目,让首钢在15年后再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功能饮料、易开盖等用镀锡板销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镀锡板最薄突破0.07毫米,“蝉翼钢”产品亮相北京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家电和专用板市场销售保持国内“第一梯队”,搪瓷钢实现国内首家开发并应用于全球单座最大的搪瓷钢拼装罐。

敢于向“卡脖子”问题说不,京唐建成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突破设计产能,产线运行水平持续提升,为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技术推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股份公司建成世界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首钢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并正式投产,攻破了新一代环形炉技术壁垒,轧制能力更强、控制精度更优、生产成本更低,大幅提升了首钢薄规格取向电工钢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截至目前,首钢新能源产品已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名车企稳定供货8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名车企全覆盖,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

在关键领域、重要方面站在高端、对接高端、坚持高端,才能加快构建精品制造新格局。钢铁板块敏锐把握发展清洁能源趋势,首次提出了满足高水头大型水电站压力管道施工、服役的易焊接高强水电钢板、焊材、配套焊接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首钢水电钢产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应用于巴基斯坦塔贝拉电站、埃塞俄比亚吉布3水电站及我国浙江仙居水电站等多个国内外大型水电站,对促进我国优势制造产能输出具有重大意义。产品涉及造船及海工、桥梁制造、石油管线、电力水利、工程机械、高层建筑、能源储备等领域,包括14大系列600多个品种,产品系列化、规格全覆盖,完全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供货能力和服务水平位居行业前列。

加快构建

新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双碳”工作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全局,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高质量发展增亮底色。首钢钢铁板块围绕“双碳”目标任务,强化生产组织挖掘潜力,通过强化管理、技术应用、系统优化、能效提升等方式,全方位推进节能降碳工作的深入开展。首钢钢铁板块以环保绩效评级为抓手,以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为转型发展方向,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改善。

绿色制造是环境的绿色化,更重要的是产品、资源和过程的绿色化。2023年,首钢股份公司环保综合排放率与环保设施运行率均完成100%,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继续保持环境绩效领跑水平。智新电磁荣获2023年度河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取向电工钢、管线钢、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汽车用热轧高强度钢板及钢带等4类产品获评为“绿色设计产品”。京唐积极开发绿电、绿证资源,履行了宝马产品100%绿电承诺。另外,首钢钢铁板块积极推进低碳产品认证和组织碳核查,耐候钢产品、中厚板X80管线钢产品被评为省级绿色产品;2022年度组织层面LCA(全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核算并通过第三方认证。长钢坚持源头治污,2023年全年实施绿色行动计划,荣获“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钢铁行业绿色好技术”“山西省功勋企业”“长治市第一批大气污染防治先进工业企业”等称号。

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之路,让循环经济点亮绿色未来。多年来,京唐公司强化与曹妃甸钢电园区、金隅盾石建材、华润电厂、三友化工等企业、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率先建成引领行业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了“钢砼联产”“钢化联产”的运营模式。其固废基胶凝材料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入选了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目录,其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技术延伸到上游海盐生产、中游“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下游氯气综合利用的三大产业链。无独有偶,首钢矿业公司围绕“供应优质建材产品、承揽建材产线EPC工程总包,对外提供专业化定制产品及服务、技术咨询”等全产业链服务,生产建筑砟、建筑砂等产品年销量超1500万吨。同时,矿业公司还积极推进水厂尾矿库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服务周期内可生产绿色电力39亿千瓦时,拉开了低碳发展新帷幕。

工业废气处理历来是个棘手问题,对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京唐公司在实施节能减排改造过程中,建成了国内首例白灰窑尾气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应用到转炉顶底复吹系统,替代底吹氮气、氩气的使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二氧化碳炼钢的企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该项目被列入河北省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纳入河北省第一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2023年初,首钢朗泽乙醇梭菌蛋白产品被党史展览馆收藏,彰显了企业科技创新硬实力。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北、宁夏、贵州地区实现工业化应用,扩大乙醇梭菌蛋白产能规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江心水更急。首钢钢铁板块决心以“锻造长板”为目标,不断巩固竞争优势、增强经营韧性,全力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奋力谱写首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