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铁心(也作铁芯)产业链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铁心产业的定位要准、站位要高。要以‘制造智能化、材料高品化、产品绿色化’(三化)为发展的指导思路,引领铁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把铁心制造得更高端、更绿色。”11月1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铁心应用分会(下称铁心分会)理事长、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天铁心)董事长蔡子祥在首届铁心产业链年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致辞时表示。他认为,打造铁心产业链集群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铁心材料、铁心制造、电机、变压器制造以及相关配套企业协同高质量发展。
该会议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由铁心分会主办,普天铁心承办。安庆市委常委、副市长吕栋到会讲话,安庆市大观区委书记潘功发和来自软磁材料生产、铁心制造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350多名代表参会。与会代表围绕“低碳、绿色、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还征集论文26篇,译文1篇。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郭振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发展中心专家顾问陈卓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介绍,铁心产业是磁性材料与电机、变压器不可分割的“桥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铁心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铁心企业已超过3000家,总产值不低于5000亿元。
“新型材料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材料也使得我国变压器在全球市场具有极强竞争力,大力发展电机、变压器等新兴领域用先进材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郭振岩提出。
“软磁材料的发展方向是高频、高效、节能。非晶、纳米晶带材的广泛应用在未来5年~10年将催生数千亿元级的产业规模。宽幅铁基纳米晶带材及其连续化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通信等领域。”汪卫华在《软磁材料发展及进步》报告中指出。
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带来了
对新型材料需求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大幅增长,大大拉动了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需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消费量约为75万吨,市场处于供不应求或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刘彪在报告中提出。
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仍将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风电用钢年需求量约为500万吨,品种以中厚板、硅钢为主;光伏用钢年需求量为150万吨,品种以型钢和管材为主。
2021年,工信部等部门印发《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高效节能变压器中1级、2级能效标准的电力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0%,当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75%以上”“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00万吨”。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变压器需求也逐渐增长,高端节能变压器数量快速增多,中低端变压器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变压器生产企业数量约为2000家,产量约占全球变压器总产量的1/3。近年来,我国变压器产品出口量远高于进口量,进出口贸易以顺差为主。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变压器进口金额为46.9亿元,出口金额为296.9亿元。”沈阳变压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行业市场办副主任姜泽吉介绍。
在家电方面,今年前9个月,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产量分别增长13.6%、21.9%、13.7%,带动了电机铁心需求的增长。
构成铁心的主要软磁材料有电工钢、非晶、纳米晶、坡莫合金、高频极薄带材、铁氧体等,以及稀土永磁材料。“双碳”工作的推进,使得高磁密、高强度、低铁损成为电工钢等软磁材料的必然要求。
“在铁心应用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铁心制造能力及铁心质量完全可以满足电机、变压器用户的技术要求。”蔡子祥认为。
“铁心中的重要软磁材料电工钢及非晶等产业承担着与‘双碳’息息相关的关键原材料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随着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轨道交通、大型电机、高效电机、智能家电、高频高速高强微电机、新能源光伏发电、风电、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对薄规格及超薄/极薄电工钢等软磁材料需求的增加。”陈卓在研讨时提出。
既要绿色化,更要走智能化的道路
“数字经济与工业实践深度融合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材料工业的未来建立在数字之上,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郭振岩认为。
“当前,冶金行业正大力推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导的产业转型发展计划。铁心行业也要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蔡子祥提出。
铁心行业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不仅能够提升铁心制造的效率和质量,还大大降低了冲片全过程制造成本。与此同时,铁心企业选择先进纵横剪设备、高速冲床设备、先进的模具及检测手段等,保障了铁心的最终实物质量,特别是减轻了变压器、电机等企业的成本负担,可以简化生产工序、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等。
以激光加工成型技术和线切割加工成熟技术为例,由于实现了数字控制,该类技术不仅可以适应复杂形状的铁心制造,而且效率远远高于模具冲制,最快甚至可以实现24小时交货。
目前的普天铁心建有多个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黑灯工厂”,实现24小时不间断智能化生产。凭借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大脑”,普天智慧工厂打通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智慧物流、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全链路闭环,建成全面互联、智能控制、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实现产品生产的全流程大数据分析、在线品质检测、数字化溯源,确保产品下线即合格。
走进新普电气(普天铁心子公司)展厅,科技炫酷感扑面而来。自动上卷、自动穿带、动剪、自动甩尾、自动卸卷等技术的应用,大幅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机组运行稳定性,DCL(脱碳退火机组)&FCL(拉伸平整机组)两机组叠布也为全厂物流的智能化打下基础。实时生产监控、精细质量管理、产品溯源、环境与安全高效管理、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数字孪生应用模拟展厅,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可靠的生产与管理。
新普电气将CA(涂氧化镁)、CT(涂绝缘涂层及拉伸平整)两线设备分4层布置,两道工序设计在一组机架上,缩短了钢卷在不同工序间的流转时间,布局紧凑合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CB(高温退火)线进行高温退火阶段的全流程生产,新普电气首创硅钢卷存取冷却库位与硅钢运输自动化,中控系统自动规划硅钢卷的入库、入炉和出库,相较于传统罩式炉生产,缩短了转运行程,提升了运输效率。
同时,该公司还斥资成立研发中心,围绕基础材料、绿色电工应用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升级。
“铁心设计技术将普及三维数字化,数字孪生将成为产品设计制造技术的主导方向。伴随着制造的数字化发展,三维工艺技术将覆盖整个产业链,智能化无人制造将成为行业主体,各种技术准则及标准伴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将嵌入制造控制和测量技术之中。”蔡子祥指出。
中国铁心产业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始终践行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致力于以电工钢、非晶等软磁材料的能效科技助力电力能源清洁转型,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走智能化发展之路。
论坛上,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研发工程师程灵、无锡普天铁心股份有限公司绿色电工理论与应用院院长张俊杰等与会代表围绕“低碳、绿色、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期间,铁心应用分会还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三次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铁心应用分会理事会会议,就铁心应用分会成立一年多来的工作、增补副秘书长、理事会员单位及下步工作进行了审议表决。(中国冶金报)
[06-25]
[07-03]
[06-20]
[06-19]
[10-29]
[05-12]
[05-07]
[05-06]
[04-29]
[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