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驱动,智造未来——“2022全国第二十七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圆满召开
2023年4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联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自动化学术委员会和燕山大学共同主办的,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2022全国第二十七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与“第四届冶金人工智能论坛”、“2022年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电气及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学术会议”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330余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汇聚一堂,围绕“双碳”驱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会议主题进行了报告宣讲和学术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主任委员张剑武,燕山大学校长赵丁选,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秘书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孙彦广,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副校长赵勇出席了开幕式。孙彦广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张剑武代表大会主办单位致开幕辞,赵丁选代表燕山大学向大会致欢迎词。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做了题为《数字物理融合系统与智能化》的报告。他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定义、流程型制造流程动态运行的物理本质、“三流”协同、三网”融合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对流程制造工厂的智能化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做了题为《论我国工业自动化的三大关键技术》的报告。报告阐述了工业互联网系统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新一代工业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并以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互联网系统,是国家重大工程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神经中枢、运行中心和安全屏障,是确保国家重大工程和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可靠和高效优化运行的根本保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做了题为《推进钢铁企业创新基础设施落地,加快建设数字钢铁》的报告。他针对钢铁行业面临的质量、成本、环境、稳定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依托钢铁全生产流程、全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加速建设钢铁材料创新基础设施,掌握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促进我国钢铁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21日下午的主会场上,燕山大学院原校长刘宏民教授作了题为《冷轧带材板形智能测控系统》的报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分会秘书长、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孙彦广介绍了《面向冶金流程行业工业机理模型库》,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殿华教授作了题为《钢铁全流程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报告,江苏金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井先代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李福存为参会代表讲解了《钢铁企业一体化智慧运营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监徐永军作了题为《中国宝武集中控制的创新与实践》的报告,唐山钢铁集团微尔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玉发阐述了《河钢唐钢全流程数字孪生工厂建设历程》,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傅源董事长作了题为《数据驱动的大工业节能降碳3.0》的报告,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春节教授介绍了《炼铁生产数字孪生技术与系统》。
22日上午的钢铁行业分会场上,山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少福、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宋扬、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研究所所长王森、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邵健、中冶长天国家烧结球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宗平、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张明、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副系主任武星、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张瀚文、北京瓦特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陈仁博士、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钢铁与流程事业部总经理刘连珍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有色行业分会场上,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文欣荣、北矿智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宁、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王紫千、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赵仁涛、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管理科技部(研发中心)副部长鄢锋、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白振华、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孙备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会议还安排参会代表参观了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燕山大学校史馆。
大会的圆满召开为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钢铁及有色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及深远影响,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创新,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