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点

首页
>智库建设>独家观点

杨海峰:我们有多强的自律,就有多强的市场生存力和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3/03/27

访问量:

字体:[ ]
   
分享到:

“此次高峰论坛正值全国上下掀起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热潮之际,对于我们来讲,唯有心怀‘国之大者’、挺起钢铁脊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政治自觉、更大的责任担当、更足的底气勇气,投身于火红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贡献我们钢铁人历经千锤百炼而不竭的力量。”3月3日,在第七届陕晋川甘(宁青新)建筑钢企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峰论坛首届理事长,陕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海峰在致辞时这样说道。

2022年以来,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等因素影响下,钢材市场呈现“需求偏弱、库存上升、价格下跌、成本上涨、收入减少、利润下滑”的运行态势。如何应对挑战?杨海峰结合高峰论坛企业特点和未来发展前景,分享了他的看法。

携手走向未来 以初心践行使命

弹指一挥间,高峰论坛从2015年钢铁行业“寒冬”之时一路走来。看着高峰论坛从成立之初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组织,作为高峰论坛发起人之一的杨海峰感慨万千,同时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说,回首2015年,大家当时都举步维艰,找不到独自破解亏损“失血”困局的办法,才走到一起,成立了高峰论坛,从强化行业治理水平的角度来寻找企业生存大计。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快速变化、行业回暖发展变化,各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在不同层面都有了进步。

“然而,行业是周期波动的。从2019年到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行业波动之下,大家都在忙于降本增效、忙于改革创新、忙于求生存,高峰论坛的一些工作滞后了,其作用在个别企业中淡化了,很多好的做法坚持得不够好。现在,再次面对行业困局和企业困难,如何牢牢守住成立高峰论坛的初心、更好地践行服务会员单位的使命,值得所有理事去深思。”杨海峰强调。

三年疫情,对高峰论坛日常工作和定期活动的开展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维护区域发展利益,杨海峰呼吁,高峰论坛要强化组织协调功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高峰论坛理事长单位要坚持好高峰论坛章程确定的轮值机制,积极负起责任;轮值理事长单位要负责将各分论坛做实,要制订各分论坛会议的年度计划,定期、定人、定地点,开展现场+线上相结合的活动,开展诸如陕西西安、四川成都、甘肃兰州、河南郑州市场相关理事小范围的交流和对标。

面对严峻形势 以自律求生存

2022年的钢铁行业无论是亏损面还是相关数据指标走势都与2015年十分相似,但从整体上看,高峰论坛会员企业在应对挑战等方面更加成熟、理性。“在这一点上,我们高峰论坛企业一直是榜样。我们是一个自律的群体,建立了以自律为基础的对话机制。”杨海峰强调。

“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再次面临全行业普遍陷入亏损的局面,国家还能像2016年一样再来一次去产能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我们怎么办?如何避免不被淘汰?”他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联手打造高峰论坛的初衷里,就是自律。我们有多强的自律,就有多强的市场生存力和竞争力。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我们一定要自律再自律。”

为应对市场严峻形势与挑战,杨海峰倡议,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2022年提出的诸如“对当前市场形势的六点基本判断”“‘三定三不要’原则”“降本增效六条路径”等应对之策,以及钢协六届五次会员大会对2023年行业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他提出,希望高峰论坛企业积极学习贯彻落实钢协要求,加强自律,多措并举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质量,并对照企业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规划未来生存转型发展之路,积极应对钢铁行业减量发展形势,在全国范围内创出新范式、做出标杆、发挥示范效用,贡献高峰论坛的力量。

深化对标创新 以开放促发展

杨海峰介绍,自高峰论坛成立以来,除了维护区域市场秩序外,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开展区域钢企对标交流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推动了区域钢企共同进步。不过,他也指出了高峰论坛整体对标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标工作不系统、对标数据不准确、对标实效不够突出等。

为推动高峰论坛对标工作有所突破,杨海峰倡议,可以率先在小范围内开展高规格、深层次的“一对一”对标试点,对标双方围绕管理、生产、技术、工艺等多个环节,从产业链的良性优化、管理创新的提质增效、技术指标的综合提升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解决痛点,建立高峰论坛会员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将对标交流真正落到实处,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对标工作的成果。

同时,他还提议:“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高峰论坛内部,还要积极策划‘走出去’,高峰论坛秘书处还要注意策划和推进好高峰论坛企业内部对标和外部对标工作等全面系统的对标工作。”

强化区域战略统筹 以全局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杨海峰引用清末民初经史学家陈澹然的话说,“陕晋川甘区域的问题要放在更高的层级和更远的视角来解决。”

据他介绍,近两年,钢铁行业积极推动兼并重组、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控产能扩张、加快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等。比如,在促产业集中、强化行业自律方面,钢协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制订了《钢铁行业自律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机制和自律原则。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方面,去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西部钢企积极与其开展铁矿石代理采购业务,保障资源供应。

杨海峰表示:“企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国家战略部署、行业发展趋势,在大势中寻找发展机会。没有哪家企业可以游离在外、独善其身。因此,我们要践行好‘国之大者’,在思考和制订自身发展规划、战略时,一定要在共同市场区域中来权衡,把强化区域战略统筹及区域行业治理的顶层设计放在突出位置,在这一全局中去谋划、定位,与之和谐,减少冲突,实现错位发展。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国家在钢铁行业的大战略、大布局中,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最终,我们既会在参与中体现企业的价值、自身的价值,又会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监督决策落地 以落实保成效

针对高峰论坛以前一些决策和倡议在落地执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打折扣现象,杨海峰感慨地说:“我们所有人都要明白,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2015年,全行业陷入巨额亏损,这仿佛就在昨天。得益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挺了过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各理事单位在技术进步、装备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这也让2022年行业整体效益下滑后大家依然相对理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决议和部署,关键也要靠落地执行。特别是像我们这种‘软联系’形式的论坛组织,要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和价值,不仅要停留在共识层面,更要落实在行动上,现在正是到了考验我们的时候了。”杨海峰建议,要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形成监督机制,让监督机制发挥约束作用,使高峰论坛企业之间的“软联系”变成有约束力的“硬联系”,确保决策落实得下去、收到成效。

最后,杨海峰呼吁道:“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西部钢企面临的风险更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理性认识当前钢铁工业的发展态势,集思广益,为区域钢企顺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构筑新优势、持续生存献智献力,携手推进西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新的更大力量!”(中国冶金报社)

Produced By 澶ф眽缃戠粶 澶ф眽鐗堥�氬彂甯冪郴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