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协同降污节能减碳 助力钢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2年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论坛暨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研讨会在武汉成功召开
2022年8月16-19日,由中国金属学会和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湖北省金属学会、武汉科技大学等单位协办的“2022年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论坛暨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研讨会”在九州通衢、白云黄鹤的英雄城市武汉顺利召开,会议以“科学协同降污节能减碳 助力钢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致开幕辞,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敖爱国致欢迎辞,来自全国钢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程技术公司及上下游企业的38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技术论文近120篇,安排会议报告96人次,共同交流讨论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与固废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及在生产应用所取得进步、经验,探讨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院士、河钢集团副总经理王新东、宝武集团首席科学家朱仁良、首钢一级科学家张福明、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冶金部副主任沙克昌等行业知名专家及企业领导出席会议并做精彩报告。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副主任李文秀出席了会议,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高怀、东北大学教授杜涛和首钢一级科学家张福明、中冶长天叶恒棣总工程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大会,会议还得到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环保分会、能源与热工分会、炼焦化学分会和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以及上海优也、武汉鼎业环保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协助。
大会会场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在致辞中指出,钢铁行业虽然面临绿色低碳、资源环境的挑战,但也是转型发展的机遇。自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后,钢铁行业快速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49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公示,其中28家企业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产能约1.64亿吨;21家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产能约1.21亿吨。今年1月,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十四五”末钢铁工业 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尤其是国家双碳战略发布后,钢铁企业积极行动,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启低碳发展新征程。2021年上半年,多家大型钢铁企业相继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国宝武率先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河钢集团、包钢集团、鞍钢集团、建龙集团等多家企业也相继发布了双碳路线图,体现了我国钢铁企业的担当与勇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胆识。田志凌在致辞中介绍了学会在低碳路线研究、氢冶金应用技术研究、钢渣应用技术调研、脱硫脱硝新技术调研以及《钢铁工业绿色制造先进技术丛书》和基于该丛书所组织的“绿色制造节能减排降碳”系列公益讲座情况,并表示中国金属学会作为行业科技组织,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秉承引导行业科技进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宗旨,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探讨,为行业节能、减碳、降污协同绿色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致开幕辞
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敖爱国介绍了武钢在低碳方面的发展情况,一批低碳冶金项目进展良好,绿电签约达到 4.58 亿千瓦时,铺设了 14.9 兆瓦光伏发电机组。铁钢比实现“破八见七”,高炉加废钢项目初见成效,正在开展第二阶段批量工业实验,新大修的 6 号高炉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高标准设计,投产后能耗达到行业标杆水平,明确了2035 年减碳30%的行动方案,同时,正向着 2023 年上半年实现超低排A级企业创建发起冲刺。
武钢总经理敖爱国致欢迎辞
毛新平院士以《中国钢铁工业双碳愿景及技术路线图》为题,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路线图结合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四个阶段、六条路径(系统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优化创新、冶炼工艺创新、产品迭代升级、碳捕集封存利用),五个方面任务。按照减碳力度,阐述了实现“双碳”工程到2030年近期、到2040近中期、2050年中远期、2060年远期目标。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工艺流程结构优化、创新发展低碳技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和加强全球低碳产业创新合作5个方面12项重点任务工作来推动技术路线图实施。并指出实现“双碳”工程,钢铁行业将具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90%的技术能力,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将下降至0.2吨左右,钢铁制造流程技术创新难以消减的碳排放,将通过碳汇与社会力量等实现碳中和。
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做报告
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冶金部沙克昌副主任做《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进展及成效》的大会报告,从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背景和意义、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展情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的成效及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下一步展望 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钢铁行业通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出了实现行业全面超低排放的可行路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培育了一批专业的技术队伍,打造了一个透明的公开模式,减排效果突出、环境效益明显,钢铁冶炼企业2021年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吨钢排放量为0.45kg、0.18 kg、0.40 kg,较2020年分别下降8.2%、10%、10%,非重点地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吨钢排放量为0.56kg、0.25kg、0.54kg,远高于重点地区的0.27kg、0.10kg、0.23kg;下一步要推动政策进一步强化、多元化,进一步强化企业对超低排放改造的认识,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要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向发展。
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冶金部副主任沙克昌做报告
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着力点。如何在资源和环境两大强约束条件下保证供给并提升竞争力,是当前钢铁企业发展的核心议题和“生命线”工程,直接决定企业未来能够走多远。为此,会议还邀请了鞍钢、首钢京唐、北京建龙、沙钢、泰钢、南京钢铁、陕钢以及中冶南方、中冶京诚、中冶长天、中冶赛迪、中冶设备、中冶建研院、中钢武汉安环院、中钢天澄、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与会做报告交流。同时设置了超低排放与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 冶金渣、尘泥及含锌粉尘处理技术、系统节能、低碳与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冶金青年低碳降污减排论坛四个板块围绕具体技术进行交流。此次会议立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现状,集结“产学研用”各方代表,共同交流探索既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又能实现碳减排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努力做到减排、降碳、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共同为第二个百年奋斗伟大征程中贡献更多的“钢铁力量”。
河钢集团副总经理王新东做报告
宝武首席朱仁良做报告
首钢一级科学家张福明做报告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总经理熊敬超做报告
中冶长天总工程师叶恒棣做报告
东北大学教授杜涛做报告
中冶京城公司嘉宇环保公司总经理姜德旺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