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首页
>学术交流>活动报道

“基于数字化交付的智能化体系架构建设及实践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08

访问量:

字体:[ ]
   
分享到:

2022年12月7日,中国金属学会以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了由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基于数字化交付的智能化体系架构建设及实践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主持。评价委员会由7位专家组成,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孙彦广教授级高工任评价委员会主任。会上项目完成单位汇报了项目的技术研究情况、应用及经济效益情况、科技查新报告等,7位专家进行认真质询和讨论后形成了评价意见。

21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智能制造作为自己的国家战略。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已成为全球行业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目前,在钢铁行业以及智慧城市领域推进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普遍缺少基于数字化设计和交付数据贯通。各类基础数据互不连通无法有效支撑后期的智能运维管理,导致智能化架构不完整。另外,在智能推广方面缺乏系统化的应用场景建设。该成果立足于中冶京诚在钢铁领域以及市政领域的设计和工程基础,率先打造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架构体系,开发出多个钢铁和市政领域智能化产品并成功应用。项目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1、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数字化设计交付、数字化管控平台和智能管控中心建设,构建出“一张地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智能化体系架构,实现了数字化设计、交付、生产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2、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与实体物理工厂对应的工程级虚拟模型,创建了钢铁行业第一套“以标识码为纲、以物料码为目”的全流程数字化编码系统,建成了一体化数字协同设计和交付平台,并设计出钢铁行业首个全流程的数字化工厂。设计效率提升85%,设计成本降低30%,树立了钢铁行业数字化建设标杆;3、基于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孪生工厂建设,构建了钢铁行业智能管控平台,形成了企业多部合一的智慧大脑,实现了公司销售、生产、质量、能源、设备、安环等六大部门的集中协同管理,同时,开发出全流程大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建立了数字化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系统和能源管控系统,实现钢铁生产过程工艺、设备和能源的高效管控,生产管控总体效率提升5%;4、针对钢铁企业电网智能化水平不高,电网运行控制自动化程度低,信息化集成性不足的问题,从企业最大限度利用综合能源为出发点,打造了适用于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基于CPS体系架构、以企业电网关口潮流控制为核心的钢铁企业电网智能管控平台,大幅提升了企业电网智能化管理水平;5、针对国内城市综合管理大规模建设、运维带来的升级扩展困难、分级管控体系不健全问题,首次构建了一种面向城市规模的综合管廊分布式多级管控架构,开发出多层级综合管廊智能运维管控系统,支持百万级设备的无损接入与协同管理,建成了住建部首个智慧管廊示范项目,引领了综合管廊向一体化、立体化智慧管控的发展方向。

该项目获得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8项,形成标准11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出版专著4部。该成果在临沂钢铁、河钢乐钢、石横特钢等多个钢铁企业,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云南滇中管廊等多个市政工程得到推广和应用,累计实现合同收入15.26亿元,推进了钢铁行业和市政领域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生态圈建设。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Produced By 澶ф眽缃戠粶 澶ф眽鐗堥�氬彂甯冪郴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