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2年12月2日,由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办的“赤泥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成功以云会议的形式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近年来氧化铝行业赤泥堆存与处理现状,以“多行业、多领域协同处理”为技术核心,邀请有关各方深入交流,探索多学科协作综合利用赤泥的技术路径,旨在通过行业互通、产业协同,为攻克赤泥堆积难题,寻找氧化铝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研讨会由中国金属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主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庆猛,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光辉教授,河北文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齐大超经理,北京科技大学张延玲教授、刘晓明教授、李素芹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并作大会报告,吸引了来自高校、研究院所、氧化铝企业、钢铁企业和建材企业等单位220多人参会交流。
中国金属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主持会议
曾庆猛首先强调,氧化铝行业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赤泥堆积是氧化铝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关键环节。随后,曾庆猛从赤泥的组成、危害、综合利用现状、途径、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分析了赤泥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以地聚物形式解决低钙赤泥问题的总体思路,其可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庆猛作报告
李光辉发表题为《赤泥绿色增值利用的进展与思考》的报告。指出赤泥问题近几年被国家和行业高度重视,解决赤泥难题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目前,相互独立的无差别利用模式,难以经济规模化消纳赤泥。明确提出赤泥的绿色利用发展方向是材料、冶金、化工、环境、农业等多学科交叉协同攻坚,实现产业链协同、赤泥全组分无废增值利用。可与钢铁产业协同,将赤泥分类消纳,并增值利用有价矿物资源。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光辉教授作报告
齐大超在题为《河北文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赤泥综合利用路径研究》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文丰集团的赤泥综合利用研究和实践进展,包括钢铝联合提铁试验、烧结和球团项目;赤泥与轻工业联合制备塑料制品项目;与建筑行业联合制备水泥、路基、胶凝材料等试验项目。提出赤泥因成分波动大、杂质含量高而限制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是当前遇到的最大问题。
河北文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齐大超经理作报告
张延玲作了题为《赤泥基熔剂在炼钢流程中规模化应用技术》的报告。提出将赤泥作为熔剂用于转炉炼钢流程中,可有效利用赤泥中铁、钙、铝、钠、硅等组分。在工业规模的试验中,该技术取得了有效成果。该思路旨在使赤泥基熔剂成为高效炼钢的常规造渣辅料,达到规模化消纳赤泥的目的。
北京科技大学张延玲教授作报告
刘晓明作了《赤泥等多工业固废材料化全组分协同利用研究与实践》报告。提出了“一体系,一设计,两效应”理论构架,形成一套以赤泥等多固废制备高性能材料的理论、技术和应用体系,可实现冶金等工业固废高性能、环境友好和有经济效益的材料化全组分利用。
北京科技大学刘晓明教授作报告
李素芹在题为《超导HGMS技术文丰赤泥铁元素富集提纯预试验研究与探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超导HGMS耦合技术应用于赤泥提铁项目的试验进展与数据分析,为赤泥提铁路线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建议。
北京科技大学李素芹教授作报告
本次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赤泥产出和综合利用现状,对比不同技术特点,提出了多产业联合的处理思路。针对赤泥原料特点“对症下药”,协同处理,为未来规模化处理赤泥指明方向,为推进钢铁-氧化铝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