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材料数据区块链 通则》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成功召开
2022年12月15日,中国金属学会通过视频会议组织召开了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福建福链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材料数据区块链 通则》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审查会专家由以王海洲院士为组长的10位专家组成。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首先介绍了学会团体标准工作概况,团体标准工作是中国金属学会服务于会员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经发布和在立项阶段的标准300多项,包括多个专业和领域,在行业已经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此次《材料数据区块链 通则》团体标准的立项编制,是在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基础上,属于智能制造领域的又一项成果,必将对行业和领域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标准完成单位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研发中心苏航主任简单介绍了此次标准编制的背景、过程及最终完成情况。技术审查组专家对送审材料齐全性、合规性、科学性和有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技术审查。首先审查了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和前期征求意见的处理情况,之后对文本进行逐条技术审查,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通过表决投票通过送审稿并形成技术审查纪要。
材料是承载装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安全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但实际研发、生产、使用过程中,材料数据的孤岛现象非常严重。如果可以形成安全、有效的共享模式不仅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研发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材料行业和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国际学术界提出了一套旨在克服数据发现与重用障碍的共同原则,即可发现(Findable)、可访问(Accessible)、可互操作(Interoperable)、可重用(Reusable),简称FAIR原则。材料数据若想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实现开放共享,也应符合该原则。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结合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新型计算机技术的去中心化数据库技术,最早应用于数字货币中,其分权化、可追溯等特点使其成为数据安全问题较好的解决方案。目前金融领域、医学领域、数据管理、物联网(IoT)等各领域的研究者都在不断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材料数据关联共享技术,并形成相关标准,能够在保障材料数据所有权的情况下有效促进数据的传播,驱动材料数据的有序共享,这不仅能够满足FAIR原则,更是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