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年会在昆明成功举办
2022年10月29-31日,由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和东北大学联合主办,昆明理工大学协办的第六届全国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年会在云南省昆明市成功召开。本次年会旨在针对冶金与材料加工制造与基础研究领域中电磁场与强磁场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实验、应用技术与装备设计、电磁测量等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技术研讨,促进电磁冶金技术与强磁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30日上午,年会开幕式在昆明市连云宾馆召开。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赵晶、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绍伦、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王恩刚教授分别致辞。共有来自20余家国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60余位代表出席了年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恩刚主持。
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赵晶在致辞中对年会能够在疫情严峻形势下克服困难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她随后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对分会建设提出了6点意见:1、对标党中央对科技社团改革发展新要求,以团结引领增强新时代科技共同体的使命担当,坚持党对分会的领导;2、坚持学术立会根本,加强分会的学术活动,着力增强科技社团新时代学术引领的使命担当;3、围绕创新驱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聚焦地方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丰富科技服务产品,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4、凝聚价值共识理念,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洞悉、跟踪国际电磁冶金发展前沿,参与全球电磁冶金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推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5、积极参与学会科普品牌建设,提升文化传播力,服务国之大者新需求,以助力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切实服务人才成长;6、不断加强分会自身能力建设,深化内部治理,提升分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动动员力,扩大分会组织的朋友圈及行业影响力。
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赵晶致辞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绍伦在致辞中表示,昆明理工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本次年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搭建平台,希望对电磁冶金技术与强磁场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绍伦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王恩刚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来自祖国各地的代表不辞辛苦、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参会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总结和回顾了分会的发展和学术活动历程,感谢中国金属学会长期以来对分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强调了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是以电磁场和强磁场为手段,极具特色和独特功能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相信在中国金属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研究水平,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王恩刚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年会进入大会报告环节。来自昆明理工大学的张桂芳教授、上海大学的任忠鸣教授、东北大学的李宝宽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接金川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的张炯明教授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张桂芳教授做《电磁悬浮条件下硅熔滴传递行为研究》大会报告
上海大学任忠鸣教授做《电磁场作用下的冶金相变机理研究》大会报告
东北大学李宝宽教授做《结晶器电磁搅拌过程的渣金界面波动与凝固均匀性分析》大会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接金川教授做《电磁场作用下合金凝固组织形成与演变》大会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张炯明教授做《结晶器电磁搅拌在宽厚板坯连铸过程的应用》大会报告
30日下午和31日上午,年会设置电磁冶金和强磁场材料科学2个分会场。共有来自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扬州大学、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冶南方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28位专家和学者做了分会场报告。围绕电磁冶金技术与应用、材料电磁加工与调控、强磁场材料科学等领域近年来的发展与应用的新趋势,理论研究、装备设计与制造、生产工艺与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31日下午,年会国际分会场分别在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和昆明连云宾馆同时举行。来自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法国洛林大学、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英国考文垂大学、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和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9家国外单位的9位学者以线上方式参加了国际分会场并做大会报告。就电磁场或强磁场作用下合金凝固生长、流体流动、颗粒运动、传热传质、固态相变、热能储存、宏观偏析、感应加热、高模量增强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29日晚,年会同期以线下线上方式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共有39位分会委员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工作会议由分会秘书长东北大学刘铁主持。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组织分会委员学习和讨论了中国金属学会的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经分会领导班子讨论并提出、参会委员和代表通过了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党的工作小组拟推荐建议人选名单,向委员介绍了第六届全国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年会筹备情况,讨论并确定了由武汉科技大学承办2023年全国电磁冶金技术专题研讨会,最后分会委员就分会工作计划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座谈讨论。